打印文章 ] [   ]
“我想这能填补文学史的空白”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22 日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我不会去做现代性解构,在我的小说中,孟姜女哭长城仍是个温暖的故事。”自去年4月份,国际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国作家人选落在苏童身上后,半年来他全力进行这部长篇的创作。昨日,在苏童来上海图书馆解读《包法利夫人》之际,他对早报记者说已完成了重述孟姜女哭长城的80%,并首次向媒体透露了这部小说的细节。

重述重心在于强调“哭”

“重述神话”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邀请各国著名作家对本国神话传说进行再创作,美国、加拿大、法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均加入了这一活动,目前已出版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庇亚》、简妮特·温特森的《重量》和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等三部作品。

苏童表示,让中国作家写神话,困难显然比西方作家更大。西方文学界长期以来有着向本国神统寻找创作资源的传统,他们对这种方式很熟悉。“而我几乎没有类似的中文文本可借鉴,鲁迅虽然写过《故事新编》,但那是短篇集,没有长篇的文本。”他表示,中国人一般认为神话传说不是小说,如何将神话转化为小说令他颇费了一番脑筋。“孟姜女哭长城的精髓在于‘哭’,我想我的作品可能填补了文学史的一个空白,我将重心放在研究眼泪,这个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眼泪的历史,叙述了哭的种种姿态、类别、渊源等等。”苏童说,同时他更加注重了文字的亲和力。

不做后现代解构

此项出版工程中,众多西方作家的重述都选择了以后现代手法解构传统神话,阐释出另一番意义,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庇亚》等。然而苏童却选择了一种传统得令人有些意外的方式。他表示,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孟姜女可能有些“一根筋”——为何一定要去找丈夫,为了一定要去给他送衣服?但是这个故事给人最大的触动仍是其中流露出温暖的感觉。他不会改变这些温暖的因素,不会采用解构的方式去改变人们对孟姜女这个美丽传说的印象,只是去丰满它的细节。“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现在我更多的考虑是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不愿再强调所谓的写作技巧。”苏童解释如此重述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因时说,当年的一些想法已经发生改变,如“别人看不懂是别人没本事”、“写看得懂的小说很容易”等,近年来他的创作有一个从艳丽到平实的转变,越来越贴近朴素的生活现实。“发生转变的原因很多,不仅是文学观发生改变,人到中年也是个重要原因,20岁的时候看到下岗女工我不会将她写入小说,而现在我会深有感触,便会进入我的创作视野。” (陈佳)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