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北京东堂子胡同51号沈从文故居留不住了(图)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21 日 | 文章来源:人民网村

沈从文先生寓居近多年的小屋,如今已颓垣断壁。(铅笔速写)2005年11月20日罗雪村作

11月20日,下午4时许,记者经过北京东堂子胡同51号沈从文曾经寓居的原历史博物馆宿舍院时,看到临街的灰砖院墙上被刷上很大的白色"拆"字。从一处被豁开的墙头能看到里面一幢老房子已经被掀掉屋顶。院门大敞着,门洞一侧成了来旁边一家单位上访人员堆放杂物的地方。院内一条细长的甬道连着两个院落,头一个院落的房子已经拆了一部分。沈从文故居坐落在后院。以前,听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先生讲,沈从文先生当年就住在后院的北房里。几年前,我曾来这个小院看过,记忆中沈家住过的北房不像有些老宅显出一幅破败的样子,保存得还算完好。而此刻,这排北房除了西面两间因有人居住尚没有拆,靠东边的一间已经见了天日:木制的门窗已不见踪影,土堆里杂陈着砖头瓦片,一段已露出苇箔墙皮的颓垣断壁上空落落地架着木梁。据住在这里的一位老者讲,这座院子现在已经拆了一多半儿了,还有几户没搬,开发商正在一家一家地轰,听说这里以后要建商业大厦。在后院住了四十多年的方大娘指着沈家那间已被拆掉的房子的废墟说:文化大革命时,沈先生就住在这里,那时整天见他在屋里写呀画呀的,看他做起事情来,真是连他自己都忘了,有时候吃饭就随便扒拉几口,我看他忙,还帮他热过饭呢。

       沈从文先生寓居近多年的小屋,如今已颓垣断壁。

        站沈从文故居废墟旁,能够听到北边几十米外金宝街上汽车驶过轰鸣声。雪村摄

        这个熟见的拆字,也刷在了东堂子胡同51号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宿舍的院墙上。雪村摄

       他在此完成了宏帙巨卷《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东堂子胡同51号后院的三间北屋原本是沈家的,"文革"中沈从文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时被人家占去两间。1971年冬,沈从文因病获准从干校返京乃至之后的近十年的岁月里,他就蛰居在剩下的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那时,他已经是一个近七十岁的老人了。作为文学家的前半生,他曾为后人留下了《边城》、《湘行散记》、《萧萧》等一笔让后人受用不尽的文学财富;他的后半生则因历史的误会而割舍了与文学的因缘,却又坚韧不舍地向着另一条寂寞之路跋涉,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文物史学成就,而这间小屋就见证了这位了不起的作家、文物史学家一段充满磨难艰辛的生命历程。有人这样描述过他生活工作的情景:小屋的墙壁和窗棂上挂满了描摹的始于殷商迄至明清上下三千余年中国各朝各代的文物图样和大小不一的说明纸条,地上、桌子上堆摞摊摆着各种书刊图册,就连床上也有一大半地方放了许多随手应用的图书。在小屋所剩无几的空间里,他趴在床上或伏案桌前,抄录着,思考着……他工作起来常常是顾不上别的,热的饭总是糊锅,甚至有时饭馊了,也不在乎。他就这样,凭着两个字"耐烦",以惊人的毅力默默地经春又复冬地做着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有谁能够想到,那部装帧格外气派华美且被誉为是"中国社科界百年来最杰出的三大经典学术成果"之一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在这样一个窘境中完成的。

·短评·

人,大概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拥有一件好东西时,并不懂得珍视它,而一旦永远失去它了,才会感到追悔不已。

北京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其中可以引以为豪的就是它曾经拥有过像鲁迅、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等文学大家,而他们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与他们的文学生涯有着密切关联的故居,更是这座文化名城极富深意的人文景象,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文化名城借文学家故居搞"文学游"的做法值得借鉴。可惜我们这些文学家的故居除少数有幸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更多的是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这里,并不是说,凡著名文学家的故居都要保护,但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能够尽可能地保留下来,这于文化名城是有益的。如有位文化学者说:世界上一切名城,都保留着一些名人故居。它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更不仅仅是旅游,尽管这两种作用都极大。但它终极的意义是显示一座城市人文的高度与精神的深度。近年来,虽然北京市有关部门在一些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学家故居门口镶上了纪念牌,但遗漏不少,如鲁迅写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院,如老舍出生地北京小杨家(当年叫小羊圈)胡同,他的《四世同堂》描写的就是这条胡同里当年的人和事。如曹禺、如沈从文……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和原因,一些因不属文物保护单位而鲜为人知但确有纪念意义的文学家故居已经或正在被毁掉。

北京东堂子胡同的沈从文故居不日就会永远地消失了。那里不久可能会矗立起崭新的现代建筑。随着又一个文学家故居的消失,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它得到了什么?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它又失去了什么?此刻,不由又想起开头那句话——当拥有一件好东西时,并不懂得珍视它,而一旦永远失去它了,才会感到追悔不已。(人民网记者 罗雪村)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