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刘醒龙:彝良草场投影《圣天门口》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21 日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写完100万字的《圣天门口》,云南省的彝良县便是刘醒龙第一个来到的地方。“我仿佛从文字的山脉中走出来,又看到了村庄、房上瓦块的颜色,房顶上的青苔,也看到了山里人们的朴素而清澈的眼神。”

据悉,《圣天门口》分上、中、下三卷,作品气象磅礴地写及我国南方山区的一座小镇上人们的生生死死、爱恨情仇,和他们在泣泪与欢娱之间的人生。

刘醒龙此次来彝良,是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杂志、云南省彝良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中国作家走彝良’大型采风活动。“在彝良的土地、山野、瀑布、草场间,我又回到了《圣天门口》的厚实的背景里。”据悉,地处滇川边界的彝良县是云南入川的要冲。这里有“拉不完的昭通货”,有1600多年历史的牛街古镇,有抗日将军罗炳辉纪念馆,有森林景区“小草坝”和无尽而茂密的天麻。“在彝良的山里,有个景象让我震撼———那是一家三口走在路上。小女孩衣服破旧,紫铜色的脸上有种沧桑感。但她的眼睛很清澈,让我感到中国普通山野乡民的一种‘共通的朴素’。”

从1992年起,刘醒龙的《村支书》、《凤凰琴》、《秋风醉了》等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十几年后,他的笔锋指向遥远的历史深处,指向大山背后的天门口小镇。《圣天门口》写山野村镇的土、山野的人、山野的事。他仿佛躲藏在文字中,审视20世纪前70年的中国历史,审视小人物的历史命运。

劳伦斯曾言,即使是一棵“雨中的白菜”,在小说家的笔下都应该是一棵活着的、“有生命的白菜”。批评家洪治纲称《圣天门口》为“百科全书式的丰饶之作”。他说,读《圣天门口》,人们可以读出无数诡秘的历史片断和奇特的文化观念,可以读出由“革命”语境所催发出来的人性的善良与宽厚、狡黠与暴烈、圆熟与乖张,还可以读出山区精湛的说书艺术和各种特殊的风俗人情。甚至,从一件雪狐大衣的曲折命运里、一只铁沙炮的威猛轰响声中、一群群驴子狼的凶狠攻击之下,读出许多世态的炎凉与伦理的变迁。

刘醒龙在彝良县一路上受到了身著民族服装的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彝良县委书记皮永宏、县长杜崇忠说,朴素、活力而有文化积淀的彝良会给作家提供丰厚的创作土壤。人们认为,《圣天门口》呈现出蔓延数千年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特征,可称为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史。“《圣天门口》为人们打开了通往文化百科的精神之门。它那多向度的、盘根错节的叙事结构,充分体现了审美文化上的‘繁复’性,也使文本拥有了极为广阔的阐释空间”。(宗宣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