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巴金——世纪文人的中国生存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9 日 |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阳光透过窗外照进病房,从清晨、晌午到黄昏,光线渐渐黯淡。

天色似乎应和着老人的逐渐离去。10月17日下午15点多,病床上的巴金心跳仍有70多次/分钟,不知是否由于呼吸机的原因,老人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嘴巴轻微地一张一合着。下午17点多,心跳降到50多次/分钟,嘴巴已经不动了,胸口仍在微微起伏。医生通知家属,“只有一个多小时了”。

忽然之间,在重症隔离病房的医生向外叫家属,女儿李小林冲了进去,贴着父亲耳朵大声叫着“爸爸,爸爸!”“爸爸,你说了要永远陪着我的啊!”一声声的叫唤即使透过密闭的玻璃窗,也让人听得格外清晰而凄楚。7点06分,当阳光彻底隐去,老人永远停止了心跳,几十年形影不离的女儿放声痛哭。

其实,这不是一场没有预期的离别。

101岁的老人已经有6年没有离开过华东医院的这张病床了。自从1999年2月病重,巴老的病情时有反复,切开气管的老人已经只能靠鼻饲维持生命。熟悉巴金的人都知道,病前老人胃口一向不错,遇到喜欢吃的东西总要给身边的人多留几份。老人也很注重仪表,即使晚年行动不便,凡客人到来,必定换上整齐的衣服;只要能走动,即使是对待普通晚辈,也一定坚持把客人送到门口。

临终前的生命已经无法让老人感受到乐趣了,切开气管后,清醒的思维和无法言说的身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折磨。熟人们探望得少了,一则同时代的老人们渐渐提前远行,二则巴老脆弱的身体极易被外界带入的病菌感染。而从内心情感上来说,看着巴老身上插满管子,假牙早已没法戴了,衣衫也难以讲究了,“就像一个永远上着刑的人,看了让人难过。这对老人是一种折磨。他不愿意自己的这个样子被人看到”。

巴金曾提到过希望自己病重后安乐死,病痛中他曾无奈地说道,“我为你们而活”。似乎活着成了他的一个职责。身边所有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着,只要大家知道他还活着,好像身边就会有一种很温暖的东西。所以即使重病在身,为了不给周围人添麻烦,老人永远是坚强地配合治疗。2005年10月17日的这个下午,在病房的落地玻璃窗外,亲人朋友们从各地聚集过来,长久地注视着他们尊敬的百岁面孔,静静地送走老人的最后一程。据身边熟人介绍,这次是巴老的家属要求放弃抢救,他们不愿再看着他为别人而痛苦地活着,最终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同意。

除去身体的病痛,晚年巴金一直处在“文革”后的心灵折磨中。在起伏的政治运动中,身处其中的巴金既超脱不了当时的环境,又不愿陷得太深。他超越政党之上的爱国主义,最初试图对新政权保持局外者的冷静,却终于被各种改造运动深深地拽了进去。对于自我忏悔式的《随想录》,他曾说,“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这个自称“五四运动产儿”的知识分子,一生曾像圣徒一样追寻着“民主、自由”的五四精神,内心痛苦而执著。早年的思想启蒙使他一直梦想着“在我的心灵中有一个愿望: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要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让任何人落掉别人的一根头发”。“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在个人道德层面约束着巴金。就在老人逝世的前几天,家人还按照他的习惯,以“李尧棠”的本名为南亚地震捐款。年逾百岁、一生不拿工资、只靠稿费养活的写作者,此时已经默默地为国家捐款超过50万元。虽然直到逝世时,他的理想也没有完全实现;虽然人到中年时,残酷的政治运动让他暂时遗失了早年所追求的,但是老人坚持要在晚年把它们拣起来。

巴金曾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我的生活里是充满了矛盾的,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思想与行为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爱与憎的冲突,这些就织成了一个网把我盖在里面……我没有一个时候停止过挣扎。我时时都想从那里面爬出来,然而我不能够突破那矛盾的网,那网把我束缚得太紧了。”

无论是早年逃离封建家庭束缚的决绝,还是晚年逃避心灵惩罚的彻底,这个一生爱国的理想主义者一直在以不同的手段与形态,同人性及制度的层层牢网永不停歇地作斗争。巴金一生都以托尔斯泰为榜样,早在1994年4月2日的家信中,他就说道:“说真话,我并未放弃过手里的武器。我始终在疲乏地奋斗。现在我是疲乏多于战斗。我说我要走老托尔斯泰的路。其实,什么‘大师’,什么‘泰斗’,我跟托尔斯泰差得很远,我还得加倍努力!只是我太累了。”

这次,疲惫的老人终于安心地睡了。(吴琪)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