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苏叔阳:中国热烘热《中国读本》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24 日 | 文章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采访手记

法兰克福书展正在德国进行,我国著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的《中国读本》由辽宁出版集团和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商贝塔斯曼集团合作推出德文版,签约仪式在书展上举行。该书迄今为止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

几年前就想采访苏叔阳,当时看了电视台对他的访问,关于那本销量很高的图书《中国读本》,记得他说到了下句话:美国有《美国读本》,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如果没有一本让青少年们真正了解自己祖国的《中国读本》,那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失误!

没有采访成他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他总在默默做着自己的事,缺乏我们采访应具备的“大众关注度”,我必须忠于职守,却暗暗为没有机会与他接触而遗憾。

此后便一直关注他的新闻,感谢网络让信息交流更快捷,我知道了一些关于苏叔阳的新闻,有好有坏,有疾有缓,比如说曾任中国影协副主席的他点张艺谋的名说他“违背生活地大改剧本不好”;说他到美国访问,著作被来宾和记者索取一空,失望者为得到“安慰纪念品”——一套邮电部发行的苏叔阳全版邮票而欣喜不已;说他患了癌症切除了右肾和左肺一部分后反而写作达到高峰……但最终的感觉还是如他所言:我只是个闲不住的艺人苏叔阳。

■苏叔阳小传

1938年生于河北保定。1956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任教18年。1978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98年退休。

主要作品有:话剧《丹心谱》、《左邻右舍》、《太平湖》等十余部,电影剧本《春雨潇潇》、《夕照街》等十五部,长篇小说《故土》,中短篇小说集《月神集》、《老舍之死》等四部,散文集四部,诗集四部。另有《大地的儿子》、《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中国读本》等散文集;《艺文杂拌》等文艺评论集。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金鸡奖特别奖等多项国家奖。 

■《中国读本》

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全书12章15万字,配以近百幅图片,扼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概貌、民族繁衍、文化形成、发明创造、科技典藏、哲学思想、经济影响、艺术成就、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客观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祖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苏叔阳撰写的《中国读本》,20日由辽宁出版集团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签署德文版合作协议,并将进入贝塔斯曼图书俱乐部,向欧美市场发行。出版界人士称,这也是第一本成功“走出去”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 

《中国读本》开始只敢写在草稿纸上

记者:《中国读本》成为我国近年来图书发行量最高的图书之一,请问作为一个作家、剧作家,是怎样要写这样一本书的?

苏叔阳:在《中国读本》之前,我曾出过一本名为《我们的母亲叫中国》的书,获得了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协少年儿童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这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初中学生,囿于当时的情况和资料,这本书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997年,中宣部出版局的张小影同志找到我,希望我写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中国文化ABC的作品,提供给广大的青少年阅读,读者对象扩大到高中生,而且明确提出这本书应该叫《中国读本》,另外,还提出这本书的史实要准确,资料要详实,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做争论,在历史观上尽可能全面真实。听说之后,我感觉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很难。尽管有过《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但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都会因为读者对象不同而有变化。尤其是在文字上为了便于阅读又不能增加太多,在写作手法上,要写得生动有趣,用文学散文的笔法来写,更重要的是,我的知识和能力都很难胜任这个工作。当时我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一开始我很犹豫是否要接这个差事。

记者:后来还是接了,接下来的写作过程是怎样的?很苦?

苏叔阳:要写作,必须阅读大量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慎重思考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而这些又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恶补出来的,其他国家类似这样的图书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它结合了许多方面的专家,作为一个国家的经典性的作品来做。我个人显然没有能力写出这么经典性的作品来,但我又想,就像《美国读本》一样,我们总得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样一本书即使写得不够好,也可以为后来居上者提供一个借鉴批判的靶子,同时,这个写作过程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在征得亲朋好友的支持后,我开始了,光提纲这一项就做了好几个方案,一开始是试着写,最初的稿子不是写在格子稿纸上,而是写在废弃的草稿纸上的,目的就是让出版局和出版社提意见,没想到大家看了都说比较满意,于是又进行电脑记录和编辑工作,这样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初稿成篇以后,又请有关专家审论,吸收他们的意见做了修订,基本上保持了我最初的叙述风格。 

它的贡献在于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记者:您想到这本书能这么畅销吗?

苏叔阳:没想到,这几年来发行量一再上升,到今年4月,我从有关部门得知,在没有造势宣传的情况下,《中国读本》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册,出乎我的想象。

记者:您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和主要贡献是什么?

苏叔阳:由于我们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全民族深刻的文化反思,这在世界各个民族都是个罕见的现象。五四运动以来,掀起了近现代文化新文化启蒙运动,我们引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同时还引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西方文明式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有部分人的观念中,开始对我国五千年优秀文明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否定,甚至有西方文化中心论和中国文化西来说,这些人对中国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减,这种趋势在“文革”中达到顶峰。我们虽然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该给予总结和继承,但在实践中,我们是否定多于肯定,批判多于继承,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对于中国传统文明知识贫乏,知识认同感较差,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全面抛弃中国文明,改革开放就是全国向西方学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观点成为相当一些人的共识。

我认为,一个被中国优秀文明养育了的民族,如果彻底中断了中国文明的脐带,全盘西化,我们的民族就失去了在世界大国立足的根基,中华民族就变成了无根的民族,因此,正确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重新审视和评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是当前文化界一个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记者:所以写这部作品时也有种任重道远的使命感?

苏叔阳:我个人才疏学浅,一个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我可以作出呼吁,开启明智,这就是写这本书的初衷。

记者:通过这本书的畅销,您能看到什么?

苏叔阳: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使得蕴藏在民间的正确认识和继承中华优秀文明的愿望越来越高,这本书的发行量就是这种形势变化的客观证明。 

我只是个闲不住的艺人苏叔阳

记者:《中国读本》本次要出版德文版了,您怎么看?

苏叔阳:中国成了和平崛起的东方巨人,在世界上又一次掀起了中国热,一些关于中国文明的书得到重视,这是很正常的。

记者: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对于《中国读本》类作品的创作您有何评价?

苏叔阳:我虽然是历史系的学生,教了十几年的历史,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很专业很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不是有很高建树的学者,在这方面,比我强的人很多。如果大家重新评价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用生动的广大读者看得懂的语言来阐述中国优秀的文化,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我知道已经有不少中青年学者已经写了不少有独到见解的著作,但恕我直言,这些著作不是向民众普及的,而是立足学术的著作,叙述语言过于专业化,甚至有些过于生涩,减弱了这些作品的雄辩力;而那些大学问家有些轻视这样的工作,所以使得这类工作在国内,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外相比都相去甚远。这种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是繁重的,更需要一批德艺双馨的作家做出牺牲,做出努力。按说,反映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著作应该汗牛充栋啊,可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太缺少这些作品了。而政府有关部门也轻视这类为千年立基的工作,相反更多地注重那些见效快的工作,这是很可怕的。

记者:您怎么给自己定义?

苏叔阳:我是一个爱写字的人,曾经写过一些大家还算认可的作品,《苏叔阳文选》、《生死之间》、《中国读本》、《我们的母亲叫中国》等。我还是一个爱编故事的人,也曾编过一些自认为还过得去的故事,话剧《丹心谱》、《月光》,电影《夕照街》、《伟大的朋友周恩来》等。因此有的人称我是作家或者剧作家,也有的人说我是诗人,其实要我说,我只是一个艺人,一个闲不住的艺人——苏叔阳。

 “美女作家”没有给文坛带来任何新东西

记者:作为一个写作者,您认为当今文坛有什么特征?

苏叔阳:这些年,中国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中国文学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各种文学题材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都在实验和扩展之中。从文学领导机构上来说,也变得十分宽容,作家文学创作环境十分宽松,官方已经不再干涉。第二个特点,个人化写作比较突出,越来越多地表现了作家的个性。第三个特点,出现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其中有一批未成年、却相当有才华的少年作家。这些新气象说明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记者:对“美女作家”这类写作您怎么看?

苏叔阳:这些所谓的“美女作家”也是急于出名,将自认为美的外表作为资本,还自称“用身体写作”,但事实上她们没有给文坛带来任何新的东西,包括新的语汇、新的价值观。其小说里表现出来的那种醉生梦死、性生活放纵的价值观,不要说小资,即使是资本家也不可能接受。

记者:您的身体并不是很好,经历病痛,您对生死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苏叔阳:死是人生不可逾越的一道障碍,最终总要走到这一步的。因此,如何对待死,也是决定如何对待生……我不是怕死,因为我已亲近过一次死亡,我怕比死更可怖的麻木与平淡……

记者:现在还写小说或剧本吗?

苏叔阳:近几年来身体不太好,又思考和学习了一些文化方面的工作,所以文艺创作不是很多,但也写了一些诗和散文。现在正在思考和写作的有:电视剧《说不尽故事》,准备由田壮壮执导,这是他第一次拍电视剧,我也是第一次写电视剧;还有一部名字暂叫《一方水土》,现已有十多集初稿。现在《中国读本》正面临修订任务,我自己这些工作都得往后推。 信报记者李冰

相 关 新 闻
· 《中国读本》向欧美市场发行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