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振兴带给东北发展机遇/图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7 日 |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2003年12月,国家成立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黄菊、曾培炎两位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国务院25个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2004年4月,国务院成立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振兴东北办),全面启动振兴战略。

自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东北厂矿企业和乡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民意,作出部署。还利用各种重大外交场合介绍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振兴战略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施的?振兴战略实施两年多来成效如何?目前东北地区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近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七大变动趋势制约东北工业结构

东北是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地区,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仍受到七大变动趋势的束缚。

国有包括控股工业比重高,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到2003年底国有企业在东北工业中的比重仍高达67.5%,比全国高出30%,而非公有制经济仅占全部工业的29%,约相当于全国比重的一半、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1/3。

大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实力比较弱。2003年底东北大型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占本地工业比重高达57%,比全国高出23%。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与沿海经济以非公有制为主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重工业在东北占有绝对优势,轻工业比重较低。2003年底,东北重工业占本地工业比重由70%上升到82%,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13个百分点扩大到17个百分点。采掘业比重比较高,制造业比重下降。1978年到2003年东北采掘业产值占本地工业比重由12.3%上升到13.3%,而制造业比重由16%下降到7.4%。

装备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下降,在东北工业比重有所提高。1978年到2003年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值比重由16%下降到7%,但占东北本地工业的比重由25.5%上升到29.9%。

资源开采和资源粗加工业位居各大工业行业前列。2003年底东北工业产值占5%,七大行业除交通等都属于资源开采和资源粗加工业。

东北高技术产业产值低,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7.9%,占制造业产值的9.8%,相当于全国比重的55%和60.7%。

张国宝说,尽管如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东北三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国的9.6%,超过东北人口占全国8.1%左右的比重。原油和木材提供量及重型卡车各占全国的1/2,商品粮和造船产量各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钢产量占全国的1/8。此外,军事工业在东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东北地区盲目发展的小钢铁、小水泥、小棉纺几乎没有。今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会较小。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克服传统体制、特别是计划经济长期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利用好东北原油资源和存量优势,让经济运行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上来。

东北经济有起色亮点多多

张国宝说,在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转机,有很多新气象,呈现出很多引人注目的亮点。

经过政策的实施和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较好。东北三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129.9亿元,GDP增长12%,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积完成增加值6422.5亿元,同比增长16.2%。

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结构调整迈出步伐,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良好。辽宁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基地”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0.4%和23.4%,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吉林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优势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超过70%。黑龙江“六大基地”实现销售收入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获得长足发展,国家支持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的23个项目绝大部分已开工建设。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进展。2005年黑、吉两省分别对92户和816户地方国企实施了改制,辽宁省6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80%的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2005年对东北三省32户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也在加快。辽宁鞍钢与本钢成功联合重组,具备了年产钢2000万吨、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能力。北方工业公司兼并重组了经营困难的辽宁华景公司、中铝兼并抚顺铝厂、新疆特变重组沈阳变压器厂,大连钢厂、抚顺特钢、北满钢厂重组为东北特钢。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改组的进度和力度很大。

国家设立的国债资金专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到去年底,国家安排了234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使鞍钢、东北特钢、一重、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庆石化、吉化、抚顺炼化、一汽、哈电站设备等一批重点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2005年哈大专运线、东北铁路通道、长春、吉林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都已启动。长春机场扩建、大连新机场、长白山、鸡西支线机场前期工作都在进行。

投资增幅高于全国,外商投资增长迅猛。东北三省投资累积完成6903.5%,同比增长39.3%,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高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最快,房地产业和采矿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9.5%,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东北振兴的新亮点。

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双增长。2005年黑、吉、辽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6%、24.6%和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6%。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都高于全国平均6.2%的水平。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张国宝认为东北最大的变化还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从失落、埋怨、“等靠要”转变为树立信心、谋求发展,人人盼振兴、谈振兴、谋振兴上来,积极探索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市场机制、依靠自力更生走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

国家一系列支持振兴东北的政策正逐步落到实处

张国宝表示,国家决定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时,明确提出了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对其进一步细化,目前一些政策正逐步落到实处,振兴的效应已经显现出来。

国家率先在东北三省八个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截至2005年底,东北三省累计退税约50亿元人民币。

国家在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和中央企业分离职能办社会方面给东北大力支持,出台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的政策,确定将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城市列为试点,目前试点工作正积极推行。

国家开发银行对东北振兴给予了政策性的贷款支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的工作。

社保试点已由辽宁省扩大到黑、吉两省,实施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国企改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东北地区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协商处置东北高额不良债务的政策和措施方案。截至去年底,东北地区共有17家外资银行在沈阳和大连设立10家分行8家代表处。

扩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政策正在实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阜新市全面实施了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

国家制定支持东北重大装备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160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首批获得国家批准的项目约需投资600多亿元,项目以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搞好企业改革改组的基础上,围绕培育装备制造、石化、农产品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和支柱产业布局,启动了重点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软件验证条件、大型实验设备开发与研制和信息产业等方面的高科技项目。目前,一批新的技改项目和高技术项目正在酝酿之中。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仍存在六大问题

张国宝指出,目前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还没有解决,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历史形成的呆坏账处理等问题仍未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

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差距仍在拉大。东北三省生产总值虽然增长较快,但占全国的比重仍在继续下降,由2002年的11.1%下降到2004年的9.3%,且省际间的增长很不平衡。

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改制任务艰巨。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机制不活,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信用环境亟待改善,企业融资困难,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制。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

就业压力较大。由于大量地方国企转制或破产关闭,加上失业人员从业技能单一,择业观念陈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快,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和再就业的供求矛盾。数据显示:辽宁省2004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为170万人左右,到当年5月底,全省登记失业人员近90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近155万人;黑龙江省自1998年至2004年中期国企下岗389.6万人,已实现再就业268万人,还有120多万人未就业。吉林省自2004年起在未来5年全省城镇约有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农村约有20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转移,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资源型城市转型艰难。中国社科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课题组研究表明:目前东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着经济增长滞后,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政拮据,接续产业尚未形成;生态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岗位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速低等普遍难题。有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表面上看已经完成了转型,但接续产业并未发展起来。多数城市并没有真正完成转型任务,只是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就业的燃眉之急,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自2001年国家将阜新市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以来,经过各方努力,阜新市经济转型有了起色,但接续替代产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下岗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由于体制、机制和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与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转型的基础还很薄弱。针对阜新的发展,张国宝强调,阜新近期应抓紧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建设巴新铁路,将内蒙古的煤炭运到辽宁;积极支持并协调电力投资者投资发展风力发电;支持大连韩伟公司肉蛋项目等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项目建设。阜新现已有双汇、伊利、东阿阿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韩伟公司也计划在阜新投资22亿元建设1000万只蛋鸡的养殖场,阜新应成为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张国宝说,目前,辽宁社保试点的主要任务已完成,178.8万国企下岗职工实现并轨,并轨工作已经结束。吉林已有2157户国有困难企业启动并轨,审核并轨人员45.7万人,已有16万多人领到经济补偿金,占35%强,审核发放工作还在进行之中。由于并轨时间相对集中,目前达到的4.3%的失业率状态并不稳定,突出表现在促进再就业的难度增大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潜在支付压力增大。黑龙江已审核批准4537户企业共68.2万人实行并轨。到去年已有20多万人领到经济补偿金,占已审批人员的30%多。当前,79万厂办大集体职工和在国企混岗大集体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保问题比较突出。

2005年以来,东北三省分别发生了阜新煤矿、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七台河煤矿三个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对当地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发生在辽宁黑山、阜新地区的禽流感对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转型也造成不小影响。

此外,不良资产数额较大,也是制约东北发展的瓶颈。

张国宝说,东北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重点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以及军工、煤炭、冶金等行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三省农村扶贫项目的投入。

人物档案

张国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防动员委员会委员、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曾组织领导和协调过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担任西气东输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并担任首都机场扩建领导小组组长,青藏铁路领导小组成员等职。( 高慧斌)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