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旅游局局长:乡村旅游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旅游局确定今年旅游推介的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永续利用,成为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乡村旅游在当今中国旅游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五一”旅游黄金周到来前夕,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记者: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旅游局确定了旅游业推介“中国乡村游”这个主题,请就此谈谈这二者之间的关联作用。

邵琪伟:旅游业作为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通过实施“以旅助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旅游发展依托的多数资源分布于农村,以农村风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为旅游内容的农村旅游,使很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旅游业不仅可辐射周边农民致富,还可拉动较远距离的农民从事旅游运输、种植养殖和商品生产。例如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年涌现的271家“农家乐”,直接从业农民1184人,带动从业和从事原材料供应的农户达3000多户。另据跟踪调查,旅游业不仅为农民创造了长效增收机制,而且通过旅游脱贫的农民返贫概率很低。

农村文明的传播者

记者:如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乡村旅游在其中可发挥什么作用?

邵琪伟: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兴起的农业旅游,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旅游,可促使千百万农民实现向非农领域的转化,部分农民的家庭住房变成了旅游接待的家庭旅馆,山场、农田、果园、池塘、老屋成为旅游吸引物,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例如,贵州安顺大堡屯旅游开发之前90%以上的农民从事土地耕作,开发旅游以后这个比例降低到58%。

记者:不少业界专家认为,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对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作用,您对此有何看法?

邵琪伟:旅游业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说作用很大。迄今所有发展旅游的农村乡镇,普遍整修了道路,装修了住房,修建了水冲厕所等,实现了环境卫生、村容整洁;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通过旅游加强了交流和沟通,既促进了城镇居民了解国情民情,也有利于农民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变革生活方式,加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此外,还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云南石林景区的少数民族农民,过去能讲汉语的人都很少,现在不少都能讲一些外语与游客交流。

开发与国际接轨的优质旅游产品

记者:中国乡村旅游近期将实现哪些目标?

邵琪伟:目前,中国农村旅游发展很快,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大范围的粗多精少、小区域的雷同单一,亟需完善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提升。作为旅游主管部门,将加强对农村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引导农民和村社开发确已具备条件的旅游资源。必须强调的是要先规划后开发,要强调保护环境和永续利用资源,避免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对于各种方式的“农家乐”,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营造高尚文明的休闲氛围,突出经营的特色化、服务的规范化;对于高科技、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要按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防止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对于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以开发复合型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对于近年来新兴的乡村旅游,要瞄准国际同类产品,本着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的原则,开发与国际水准接轨的高档优质旅游产品。

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小康示范村、旅游脱贫示范村、旅游生态示范村、农家乐旅游示范村、旅游型村镇等。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将组织实施农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即建设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镇、1万个农村旅游特色村庄。

目前,前往农村旅游的主体是城镇居民,引导城镇居民到农村旅游,是培育和做大农村旅游市场的重点。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引导更多人士包括海外旅游者到农村旅游,使乡村旅游在大中城市成为较热销的旅游产品。同时,认真研究旅游消费市场的新需求,探讨农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等结合,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可以相信,随着“三农”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旅助农”的目标定能实现。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