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对话潘岳:中国已经进入环境事故高发期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4 月6 日 | 文章来源:新京报

认为与严峻的环境形势相比,“能力和强势”还远远不够

环保总局昨天公布的排查结果,是2月7日环保总局掀起新一轮的环保风暴中,最后公布的一项检查的主要内容。本报记者昨天专访了该局副局长潘岳。

新京报:环保总局公布了20个化工石化大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结果,是不是意味着今年的“环保风暴”暂告一段落?

潘岳:单就本身而言,此次执法行动并未“告一段落”。这20个项目是127个排查项目中由环保总局直接排查的,其余107个项目我们委托地方环保部门排查,结果将于5月20日前公布。到时候,公众将对我国主要水域的环境风险隐患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来说,和呼啸而去的“风暴”相比,这更是一场艰难的、长期的环保执法行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告一段落。中国已经进入发展的环境高风险时期,环境事故高发期(尤其是水污染事故)已经提前到来,并将成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场新的战役的开始。战役的主题就是建设长期有效的法律机制与广泛有序的公众参与。

新京报:这20个项目是规模多大的企业?它们在环境方面有没有共同存在的问题?

潘岳:我局排查的20个化工石化项目均属于国家大中型项目,在石化化工行业属于重量级的项目。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址皆在环境敏感的水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深度不够、应急措施不健全、监测体系不完善。

新京报:今年“环保风暴”的成效,在社会舆论上是不是要比去年的“风暴”小一些?是因为缺少三峡等大工程吗?

潘岳:去年打的是程序违法,今年打的是规划布局不合理。我们这次的主要目的在于借执法行动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和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环保总局正开始将精力转入长效机制建设层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去年的行动由于涉及某些“大项目”而引起广泛的轰动,但今年的行动却更具有深远的标志性意义。

至于“社会舆论效应”问题,我想说的是,从去年的“叫停30家”开始,我们的行动就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是履行环保部门的“应有之义”。然而,比起具有戏剧色彩“风暴”一词,我们的执法行动却更像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布满现实障碍、没有一点儿戏剧色彩的拉锯战。这个过程,需要长久的耐心和闪光灯之外的默默坚持。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坚持下去。

新京报:环保部门以往被认为是“橡皮图章”,您认为通过这两次“风暴”,以及其他的环境行动后,环保部门是否已经转变成为一个强势部门?

潘岳:我一直在说,我们不是在追求“强势”,而是在追求“权力复位”,也就是要追求我们不折不扣履行科学发展观职责所必需的权力。这个权力,是为了公共利益而争,而不是为部门利益去争。

尽管如此,我可以坦率地说,环保部门依然还不是一个“强势部门”,体制性、机制性制约依然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的观念没有改变。环保法律得不到执行;环保体制尚未理顺;地方保护主义主导的规划与项目的审批机制错位;环保系统的能力和技术仍然薄弱。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现实,是目前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和严峻的形势相比,环保部门的能力与强势还是远远不够的。 (记者马力)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