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四问”中国信息产业  
王玲

    有关“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成为昨天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科技前沿与产业发展中外院士论坛”的焦点话题之一。先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麦克尔·思朋斯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登台,就市场经济信息结构、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近几年全球经济状况侃侃而谈。接下来的时间,主办方为加深听众对这位美国科学院院士报告的影响,特地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做专家点评。

    在潮水般的掌声中,这位已7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学者款款登台。令场内上千名观众稍感意外的是,这位中国经济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并没有过多地对这位美国院士的演讲本身作过多的评论。在简单几句的导入语之后,老人开始对中国目前互联网发展以及经济的作用阐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言辞之间透露着深深的忧虑。

    一问:互联网拉大了收入差距?

    茅于轼说,在1999年时,中国的上网人数占到总人口的0.5%,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高达30、40%的比例。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是中上等收入的人群从其中得到利益,虽然它也会间接地对低收入者产生好处,但从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来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确实极有可能将社会分配高低的差距再一次拉大。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从第九次对中国网络发展状况的普查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份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从上网人数占本地区人口总数比例来看,以广东为最高,超过了10%,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也都在9%以上,后面依次排列的还有福建、江苏、浙江等地。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

    从互联网应用的行业领域来看,首当其冲的是商业与贸易业,达到了16%,金融保险与房地产、IT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几大社会支柱性产业几乎占领了全部领域。

    最为耐人寻味的是互联网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析,如果非常乐观地以中国目前平均月收入1000元来计,那么月收入在1000元到2500元之间的占到了网民总数将近30%,如果援用某些人对目前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分析来看,收入为2500元到5000元的中产阶级占网民总数近7%。值得注意的还有收入为5000元到10000元之间的人群,他们占了网民中的2.6%。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富足者”也占到了近1%,同比增长了近一倍。

    从对网民所在城市、从事行业以及个人收入来看,中国网民的“分化”现象是严重的。按照茅于轼的预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无疑会加速这种分化。

    二问:互联网可能加剧金融危机?

    互联网将促使信息更好地整合,最终使经济发展更加趋于稳定?茅于轼对此表示怀疑。他说,信息的加速流动,可以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地域差异,但也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更加频繁,这在20世纪50年代,信息流动仍然相对缓慢的时候是从没有过的事。至于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毁灭性打击人们是有目共睹的。一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可能与一次世界大战相差无几。因此,如何防止互联网给经济带来的波动,是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过程中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此,以在“市场信息不对称”领域的杰出成就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麦克尔·思朋斯表示一定程度的赞许。他说,互联网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推动力,但它整个体系仍然是不完全规则和格式化的,由此容易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他用了一幅很有趣的漫画作比喻,画面上一只黑狗坐在电脑前,一只爪子搭在键盘上,非常得意地对地下一只仰望着它的花狗说;“On the Internet,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互联网上,没有人会知道你是一只狗)。

    麦克尔·思朋斯同时也对纳斯达克股市上信息股近一、两年的持续低迷表示了忧虑。他说,曾经在纳斯达克股市上市,但最终走向倒闭的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了50%,因为它们难以通过点击率的提高来使企业收入节节攀升,也难以使已有的基础设施更好地为企业自身服务。回顾纳斯达克近几年的历史,人们发现在经过两、三年的飙升之后,信息股重新跌回到1998年的水平。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互联网企业对信息产业市场过高的估计。

    三问:如何降低信息分类成本?

    茅于轼说,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仅要注意对信息的分类,并且应十分注重降低分类的成本。如今在中国,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或者干脆花费大量时间停留在某一个网页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无比丰富的时代,检索信息的高费用抵消了信息的低成本。信息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是在信息分类、检索、评价上面下大功夫。

    对于中国网络搜索引擎,目前许多网站都引进了搜索软件,作为提供服务的增殖点,尤其是新浪、搜狐、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更是网民们查找资料时光顾较多的地方,但许多用户仍表示不太满意。某科技开发公司的杨小姐说,如果要检索某一方面网站的时候会比较方便,但检索出的精确度很小,不仅需要你自己再花许多时间去甄别、整理,并且检索结果重复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假如我想找某一类事件或某个人物的资料,一般只能到新闻库里去搜索,但在耗费了半天时间后,几乎是一无所获。

    对于如何降低信息分类成本,麦克尔·思朋斯表示,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如何有效缩短网民对于信息的搜索时间时,他给出了两方面建议,一是不断扩充数据库容量,另一个是技术上的不断改进。目前在美国已经研制出了如“我的存在”等搜索软件,但功能仍有待于完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根据网民各人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信息的排列、检索。

    四问:如何确认信息价值?

    茅于轼说,信息是一个物理概念,其实并没有经济意义,因此如何确认信息量的价值问题至关重要,这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离不开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有力支撑。

    前些时候,关于中国互联网相继举起“收费”大旗一事引发了许多人对于电子邮件服务本身“价值几何”的争论,第一个“吃螃蟹”的新浪网也由此招来了不少非议。据了解,收费的标准从一年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目前,以新浪为代表的收费邮箱与以搜狐为代表的免费邮箱实际已经形成两大对立阵营。收费方认为,电子邮件既然是一种服务,就应该收取一定的回报金,并且,网站为维护这种服务,已经投入了巨大资金,为网站本身发展造成了压力。同时,收费后用户可获得更加超值的服务,如大容量、更稳定、反病毒等。

    实际上,当新浪网最先开始宣布收费后,其电子邮件用户就开始急剧流失,首都在线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与此同时,搜狐开始人气大增,从别的门户网站处吸引来了不少眼球。从一开始就习惯了享受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网民们仍然坚信:免费电子邮件的直接回报就是点击率的攀升,这对网站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突然“变脸”的网站无疑对网民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在更稳定、反病毒等承诺缺乏有力证据支撑时,收费邮件只能意味着“欺骗网民”、“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由此看来,有关信息价值的确认以及为人们所普遍认可仍然是中国IT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关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发展前景,麦克尔·思朋斯持非常乐观态度,在他看来,在提高教育等领域的信息质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全球经济更加一体化方面,互联网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而深深了解中国国情的茅于轼却对此表示了一位资深学者的忧虑。他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就像一名老人看着自己初成人的儿子一般,既欣喜激动,又深切忧虑。但无论怎样,这位与吴敬链一起,成为中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呼声最高的学者、这位一向对国计民生深切关注却自己深居简出、从不奢华张扬的老人都令国人肃然起敬。

    千龙新闻网 2002-05-30


我国信息产业位居世界第三
吴基传: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将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吴基传: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