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易宪容:央行连续加息势在必行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6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是央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当务之急,但实际上如果不找到导致流动性过多的原因,从根源上入手,就很难化解目前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问题。

看看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美国,宏观经济调控也动作频频,不仅简单也见效。何也?人家用的是市场手段与工具。6月29日,一直传言的美联储升息终于变成现实,美国基本利率升至5.25%,这是美联储从2004年6月以来的连续第17次提高利率。也就是说,美国仅是通过利率变化的方式来进行宏观调控,而且效果不错。

这种做法在其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较为普遍。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世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央行宣布加息,全球利率上升成为一种趋势。日本5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增长0.6%,为8年来最大升幅,看来日本结束零利率时代也为时不远了。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当世界各国都进入加息周期之时,难道中国可以置身事外?

尽管目前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但随着中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和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中国货币政策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在世界各国央行祭出升息的方式来收缩金融市场泛滥的流动性并陆续进入升息周期之际,中国也将步入一个利率上升周期,央行连续加息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国内的宏观经济调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指出,当今世界,除了极少数仍然坚持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如朝鲜外,在其他两百多个国家中,中国大概是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最频繁的,其所用的手段也是最多的。但实际效果却甚微。何也?就在于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没有打破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而转到完全的市场经济上来,官员的思维中还顽强地存在着“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折中主义的意识;就在于国内的货币当局的政策多是对现象的回顾而不是体现对未来的前瞻性。

对于目前国内的经济问题,说复杂就十分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在本文看来,归结到两点:从经济上来看就是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各种经济行为扭曲;从制度安排来看,就是各行各业、各阶层都在千方百计地把既得利益制度化。后一点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这里仅从前一方面入手。

很简单,价格机制是整个市场经济的核心。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核心。在国内金融市场,由于历史与现实之原因,政府对利率的管制不仅完全扭曲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造成了国内许多经济关系的错位与扭曲。试想,一种管制下的价格能够与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均衡吗?试想,一种管制下的利率,市场的寻租者岂能不利用其大获其利?

还有,正如我一直强调的那样,在低利率政策下,整个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一定是低效率的。这必然会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泛滥、传统的产业结构流行、资本挤出劳动力、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房地产泡沫吹大、资产价格飚升、居民财富制度性转移等等,可以说,目前国内许多经济问题症结都可归结于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多、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机较强、各地上项目扩大投资的积极性较高等经济现象也都是低利率政策所致。

有政府官员也说,由于国内居民、企业对资金的利率不敏感,所以运用利率工具效果甚微。试想,有效利率根本就不存在,企业与居民如何对非市场的利率敏感呢?只有增加资金使用的成本,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这样才能通过利率来影响和改变企业及个人资金使用的行为决策,从而改变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常识。

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价格调节是改变企业与个人行为决策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地方政府或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其作用与影响最小的方式。如果仅是从行政上来控制与调整,或所谓的宏观调控组合拳,不仅对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容易为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的干预与影响创造条件,从而干预宏观调控有效进行。比如目前央行所谓的定向票据发行,目的当然是收缩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及对有些银行贷款规模失控惩罚,但基本采取了一种非市场的方式进行。

那么,国内货币政策当局为什么不从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入手,调升银行的基准利率(即一年期存款利率)呢?我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目前国内货币政策当局宏观调控的思维仍然停留在逆风而上的传统思维上,即仅是停留在对历史数据的后向回顾上而不是对未来前瞻性的预见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历史数据不连贯,如果数据评判体系不科学与不规范,那么要对经济形势做出好的判断根本就不可能。比如目前CPI体系不科学与不规范、房价上涨幅度的严重低估,都是导致货币管理当局不愿上调利率的重要原因。

二是任何一次管制下价格的调整,其实就是一次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在这种前提下,国内货币政策当局的利率调整注重的不是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是更注重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利益关系的变化。早几年,为了护航国有企业改革,用人为的方式把银行利率压抑在十分低下的水平上,以便让国有企业改革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资金。近期,国内经济的繁荣并没有带来银行利率的上升,而是继续以管制的方式压低银行利率,为困境中的国有银行改革创造政策性获利空间。可以说,近几年国有银行利润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货币当局刻意拉开存贷利率、对国内居民财富转移之结果。

三是货币当局之所以对调升利率犹豫不决,还因为担心利率上升会给处于升值通道中的人民币汇率带来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国内银行利率上升容易吸引更多炒作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流入中国。即本币利率上升容易吸引外币流入本币。但是,在中国这种本币市场与外币市场基本上分割的情况下,本币利率变化不容易传导到外汇市场上去。比如说,美元经过17次升息之后,美元的利率早就高出人民币利率3个多百分点。这种情况下,如果本币市场与外币市场是相通的,如果投资者预期到人民币升值不会超过3%,就会有大量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这种情况之所以没有出现,就在于本币与外币市场不流通。既然如此,本币的利率上升又会对国外热钱进入国内市场有多少影响呢?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大经济体,即使是外币能够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也应该是十分有限的。比如,目前一直有人在讨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太多的问题,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否通过合法的途径进入,货币当局对其监管如何。

当然,说得更明白一点,目前国内的宏观调控之所以频繁且使用多种工具,不外乎是政府部门不肯从微观经济领域全面退出,不肯放弃自己手中配置资源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无法改变目前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政府就无法摆脱现在这种名为“调控”、实为“干预”的经济管理方式,中国要建成真正的、完全的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目前的货币当局也是如此。

总之,目前国内的许多经济问题都是低利率政策导致的结果,货币决策当局应该对此有明确的认识。而银行存贷款利率上升是化解这些问题最好的手段。因此,央行调升国内银行存贷款利率势在必行! (易宪荣)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