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时评 | 校园采风 | 考试信息 | 热点话题 | 校园回忆 |
今日要闻
政策信息
权威论坛
国际热点
经贸动态
法制进程
文化在线
教育广场
科技长廊
军事纵横
域外评说
我看世界
华人社区
旅游天地
阅读空间
关注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

    南京某中学实施“高考承诺制”,学生交2万余元“培养费”就能保证上大学,否则退款;浙江余姚一所民办中学斥资百万元,吸引高分学生;深圳某中学的部分学生在中考前被迫离开学校,校方的理由是怕他们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每年高考分数出炉,上线学生比例、高分学生比例,乃至紧随其后的名校录取比例,都成为衡量一所中学“档次”的硬指标……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禁心存疑虑:基础教育难道仅仅是升学的预备教育?仅仅是为了应对一次次考试,并最终在高考中“出线”?作为奠定一个人一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其独立价值何在?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大力提倡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以基础教育的普及化为基础。今天的中国,已经在绝大部分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可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正站在普及化的门槛上。此时此刻,对于基础教育独立价值的确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独立价值的基础教育首先应当是公平的,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间也应当是平等的。一位专家曾经打过一个“勺子与铲子”的比方:教育的功能不应像一把勺子,只捞取别人碗里的精华,而要像铲子那样,靠自己的努力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能否进入重点班,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和在“好学生”的环境中学习,几乎成为确定学生命运的抉择。

    在这里,分数和智力成为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性指标。事实上,如果我们肯定人的素质是综合、全面、立体的,人是多样化的,那么智力就不应该是简单的判断指标;并且,分数也绝不是与人的智力直接相关的,这已经为国内外不少实验、调查所证实。况且,对于一个倡导公平、民主的教育体制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还在于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注。目前广泛存在的升学预备式教育,将“考试成绩好”作为判断未来个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条件,这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儿童来说影响颇深。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无论“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接受的都是面向考试的“流水线式训练”,人的创造精神和幻想被忽视。据报道,由于应试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一些学校开设的研究性课程、趣味课程,因“与升学考试联系不紧密”而遭到冷遇。

    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广大的青少年,有其自身特殊的目的和任务,其独立价值是十分明确的。教育必须从相应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比如,目前高中教育只服务于高考,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不够重视。而大学生中诸多的心理、人格、情感问题,实际上都与中学时期的关注不足、处理不当有关。

    同时,在重点高中的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只需两年左右即可完成,而将其他大量的时间都用于重复性练习,为应考、提高分数做准备。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强化升学预科的功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部分中学实行初、高中脱钩,这对于扩大高中招生固然效果明显,但如果在一些环节上处置不当,也可能造成重复浪费,引发初、高中矛盾,增加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各个教育环节既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也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避免交叉和重复。

    20岁女孩余亭亭曾被所在中学认定“考不上大学”而被强制分流,在经过努力成为一名大学生后,她将母校推上了被告席。她这样说:“愿老师们收起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好中差生的大锯,给我们轻松的学习环境吧。”相信这也道出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而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已提上日程,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日益受到欢迎。面对这些新变化,基础教育更需要确立自身的方向和价值。(小敏)

    《中国青年报》 2001年9月19日

    

    




基础教育改革 重新构建中小学课程体系
羡慕中国基础教育 外国家长送孩子到中国读小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名单
上海:高质量办好基础教育
北京斥资逾亿打造基础教育信息化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