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观念阻碍求职路 七千下岗者"拥挤"1200岗位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9 日 | 文章来源:燕赵都市报

现象

"火爆"开始"冷静"结束

昨天下午,赶来市交通管理局报名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从外地回来,幸好赶上了最后一天报名。

不过,与报名刚启动时相比,最后一天的报名现场显然已不复往日的热闹,三三两两前来领表、填表、交表的报名者,与报名初始时人头攒动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据市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有800多名下岗工人领表报名。

连续参加了3场报名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都是在第一天上午排队完成报名,之后还到各个报名点去看了看,想知道有多少人和自己竞争。

在近十天的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三个报名点都无一例外地以“火暴”开始、以“冷静”结束,尽管相关部门一再强调并不以报名先后为录取标准,但下岗工人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先把名报上,让相关部门看到自己对工作的渴望和热情。

扫描

★大龄、女性下岗者占主流

据统计,市政府此次开发的1200个公益岗位中,男性名额占820个,女性名额仅280个,根据岗位需求,部分岗位对报名者的年龄有一定的要求,但记者发现,报名现场仍以女性下岗工人和比较大龄的男性下岗者为主。据市公安局巡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报名巡防员岗位的3000多人当中,有1900人有再就业优惠证,其中女性有1200人,男性有700人,与巡防支队提供的700个男性岗位和200个女性岗位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次开发的公益岗位有1200个,我真不想错过。”5月30日,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招录现场,桥西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准备参加3个单位的报名,但报希望最大的还是民政局开发的社会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只有这个岗位比较适合女性,但只有200个名额,而我又没特长,心里没底。”

55岁的吴先生报了名,但仍担心地说,在3个报名点,似乎只有民政局的岗位对年龄要求比较低,可民政局开发的社会福利人员更青睐女性,自己的希望似乎很渺茫。“其实,有特长、年轻力壮的下岗工人不愁找工作,希望公益岗位能多为我们这样大龄的人设置。”

★观念阻碍求职路

在报名现场,还是有个别下岗者发出“离家太远了”、“工作太辛苦”之类的“挑刺”声。

在民政局社会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报名现场,记者发现,市福利院、市救助管理站、爱心超市和市地名办开发了护工、保育员、勤杂工、炊事员、服务人员、清洁工、电工等高低不等的岗位,几乎各类下岗工人都能找到就业空间,但报名最为集中、报名人数最多的仍然是爱心超市和市地名办的报名现场。一位下岗女工表示:“我对福利院和救助站的工作性质还不是特别了解。”

对此,有工作人员进一步指出,很多部门开发的大部分公益岗位都带有服务性质,对一些缺少技能的下岗人员来说,竞争比较小。他们应调整好心态,最要紧的是先找到一份工作,尽快解决当前的困境。

★下岗工人学历“升高”

下岗失业人员许女士的简历学历一栏填写的是“本科”,而收入情况却是“靠零散工糊口度日”。“我进厂时间不长,学的是文科,没什么技术。”许女士简单地说。

在近十天的招聘中,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前来报名的下岗工人的素质已快速“升高”,报名现场不乏有一技之长的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各单位的招录条件里也出现一些附属条件:有驾驶、微机操作、水、电、暖维修及写作特长者优先……

“我们是第一次开发公益岗位招录下岗工人,在这次报名中,我看到很多比我们想象中优秀的下岗工人。”据市民政局刘局长介绍,民政部门特意要求报名的下岗人员填写详细资料,以便为这次报名的下岗工人成立数据库,等下次有相关就业机会时,很可能会从这些报名的下岗工人中择优录取。“下岗工人就是我们的人才库,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比较适合民政部门开发的公益性服务岗位。”

观察

再就业,需要更多途径

"如果你到了报名现场,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机会很渺茫。"在报名现场,有很多求职者都这样说,这次政府开发的1200个公益岗位,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非常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然而,毕竟僧多粥少,他们希望政府部门今后能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

"受财政、资金影响,开发公益岗位只能是解决下岗工人就业问题的一个途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社区管理社会化的大趋势下,石家庄市社区经济圈目前已日益形成,社区就业岗位需求旺盛。据省会就业部门的统计,两年来全市通过政策支持社区服务型企业吸纳就业3351人,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18295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5500人,还涌现出一批创业明星。目前,全市共创建社区经济实体19891个,安置就业人数79564人。

"可是,一味依靠政府帮忙,更多企业本身缺乏容纳实力,很难从根本上改善就业环境。经济总量小,是造成各方就业再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90%的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出路,社区服务是再就业的主要领域,中小企业则是再就业的主要载体。"只有再就业者的观念和企业容纳力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改变省会再就业的环境。"(记者 杨佳薇)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