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突破禁区要找到平衡点

    这些天,教育界最引人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黑龙江省首部性教材的诞生。此教材可谓中国性教育史上的飞跃,因为它不仅是全国首部成教材介绍性知识的书,而且内容突破了以往的“禁区”,即除了教给学生男女生理构造等传统必修知识外,还介绍了避孕、性病以及艾滋病等相关知识。

    此书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虽然它目前只在黑龙江发行,然而很可能代表了今后性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此,一些老师认为“避孕”等内容会误导孩子,一些家长也担忧孩子“去实践”。有关人士则认为,传统禁区不容回避,然而一定要把握住“度”,力求让老师、家长、孩子都满意。

    首部“性教材”突破禁区 近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首部“性教材”,在教育界引起震动。2月1日,记者采访该书的责编徐德林先生得知,该书还没有在一般书店推广出售,但黑龙江有关部门已经发文要求学校使用,目前只是老师手里有这本教材,下一步可以考虑允许学生自愿订阅。此外,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和出版社联系了。 据媒体报道,负责主持编写该教材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滨有教授。在大量详实的社会调查基础上,王教授带领其他编写人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系列教材。教材针对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龄段的青春期青少年,共分3本计30余万字。内容由浅入深,对于初中的学生主要以介绍青春期性发育为主,配以简单的插图;而对于已经发育成熟和正在发育的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则增加了性心理特点和障碍、性保健和自我保护、性伦理学、婚恋期性教育、性生活避孕等内容,其中针对大学生的教材达到了18万字,基本上能够解决大学生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所有问题。

    王教授特别强调,这3本书有一个共同的章节,即常见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及艾滋病的预防,它也是出版“性教材”的最终目的所在。

    1月21日,北京市教委德育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的性教育教材成系列、新添内容多,值得北京借鉴。

    避孕知识引起震动

    近日,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表示,哈尔滨推出的这套教材是一套地方教材,是否向全国推广尚难定论。尽管如此,它突破传统禁区的避孕知识还是给家长带来不少震动。

    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少市民,总的说来,他们对于增加艾滋病、性病预防的教育持肯定、欢迎态度,但对避孕这一块则持保留甚至激烈反对态度。

    2月2日,记者在东直门地铁附近采访了一位姓焦的女士,她说自己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她明确反对将避孕知识编进书中。认为这相当于教孩子如何去“犯错误”。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某教授告诉记者,她15岁的女儿上初二。这次期末考试她给女儿辅导了生物,发现里面有男女生理构造的介绍,也谈到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这位教授认为这种知识是必要的,但如果涉及到避孕则太早。就算是高中,也最好是谨慎地讲一些。对于都是成年人的大学生而言,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介绍一下。

    这位教授还说,她在美国呆了多年,深知性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她和中国的许多家长一样,难以接受美国学校给学生发避孕套的做法。

    北京市二十中英语组特级教师、校长助理林生香则明确表示对学生还是应以品德素质等正面教育为主。她说性教育在中国提了几年了,但她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慎重对待。目前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很多时候是因为受到诱导。比如一个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强奸未遂,却因为听了一场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报告,结果好奇起来,这种好奇就很容易让他误入歧途,去“理论联系实践”。所以,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因人因国因传统而定。林老还说,她到不少国家走访过,感觉到中国青少年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外国那么严重。

    “禁区”不容回避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调节研究室主任钱玉昆教授指出,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从青少年讲起非常必要。钱教授说,早在十几年前,她到法国、美国等地工作学习时,就看到他们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普及到了每家每户。目前我国患艾滋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以及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对于控制我国艾滋病蔓延有重要作用,这种教育“至少要从初中开始”。

    此外,早恋也是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据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学生恋爱已出现低龄化、公开化、普遍化的现象。这也与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曾静两位教授曾作全国大学生上大学前异性交往的调查结果相似:有35.8%的中学生约会过,有20.1%的中学生接吻过,有12.2%的中学生有过性爱抚,有3.8%的中学生有过性行为。

    有过性体验的中学生群体如此庞大,而中学生的性知识却很少是从正规渠道获得的。调查显示,学生的性知识80%来源于报刊、书籍、广播影视和网吧,其中很多是不科学的或不适宜的;5%来源于家长,剩下15%来自学校和其他渠道。北京某中学副校长说,中学生恋爱目前已经成了不可控制的问题。虽然学校不至于像美国那样发避孕套,然而这方面的知识应该有限度地涉及。

     某高校大四男生小毅(化名)告诉记者,他和女朋友已经发生了关系,所有的避孕知识都是从某网站找下来的。“因为很爱女朋友,所以才在避孕这一块留心”。据他所知,一些女生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一些男生更不在意,他女朋友就陪过一个女生去做过两次人流。

    根据媒体报道,此前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有的妇产医院做人工流产和早孕药物流产的妇女中,年龄在13岁至18岁的少女已经占到六分之一。尤其是在暑假过后,来医院做人工流产的女生会明显增多。

    去年11月14日,北京市中山公园内展开了一场青春期性教育展,其重大突破在于:70块展板中首次出现了“紧急避孕知识”、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知识等以前曾被视为对少男少女们“避谈”的敏感话题。北京市计生委宣教中心副主任袁铁祥说,这些展板是青春期教育专家与计生委的专家们一起协商拟定的。针对的主要也是现在青少年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一切都说明,“禁区”不容回避。

    关键是把握“度”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李京认为,传统观念是阻碍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社会各方还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这种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持反感态度。同时,教育界人士也指出,性教育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教育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既然“禁区”不容回避,目前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找一个平衡点,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够满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教育管理研究员林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来教育。

    引来一片叫好的首部“性教材”是如何把握的呢?目前市面上还买不到这本书,2月1日,记者打电话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找到了该书责编徐德林先生,着重问了家长最担心的避孕方面的内容。

    徐先生说,初中课本没有涉及到此项内容。高中写了一页多,但角度是正面的,属于“常见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里面的内容。就拿安全套来说,并没有教给孩子怎么使用,只是说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避免哪些坏处。大学里面的避孕讲得比较详细,涉及到男性和女性避孕的一些常见措施,如安全套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徐先生说,他自己也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所以很理解家长的一些想法。凡是涉及到敏感知识的,该书都以正面引导为主,没有过分渲染这方面的内容。

    家长要主动配合

    家长之所以对避孕等敏感知识如此抵触,原因大抵如下:一是和孩子沟通太少,还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然而正如某位女性家长所说,她女儿谈起性话题来比她还坦然,了解程度让她吃惊。二是害怕孩子被误导。然而正如某位男性家长所说,现在是个信息社会,不教孩子未必不知道。然而孩子知道的方式和途径如果不在家长掌握范围之内,兴许他们知道的都是不健康的,兴许孩子们“讨论讨论就实践了”。

    在记者采访的家长当中,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崔先生算是比较开明的了。他说上中学的儿子问过一些性方面的知识,然而自己很难启齿。虽然对加入“避孕”等敏感话题还是有些担忧,但这些是应该编进教材的,也是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的。

    崔先生说,除了教材的编写以及老师的教育要慎重,能够让家长接受之外,家长也要抛开抵触情绪,主动配合学校。因为“教给学生的敏感知识比以前更多了,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就更重了。学校主要是教授,家长则要起引导的作用”。他认为,只要配合好了,即使把“敏感的性知识”编进教材,并专门开设性教育课,也是可以避免孩子学坏的。(小伊)

    千龙新闻网 2002年2月04日

    


语言太露骨 泰封杀《青少年性教育手册》
我国首部性教材出版 哈尔滨大中学校校长人手一册
谁来回答孩子性问题? 中国首部“性教材”揭秘
今天该怎样进行性教育(下篇)
今天该怎样进行性教育(上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