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四大煤城调查:资源城市转型有“三难”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四个依煤而建的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近些年来,针对资源将逐渐枯竭和做大煤产业文章,四大煤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探索城市转型突围之路,大 力发展接续产业。但由于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转型突围仍然处在“小打小闹”的阶段,面临煤城负担重、煤产业难做大、非煤产业难做强三个现实难题,接续发展受阻。

  煤城负担难减轻

  经济社会发展滞缓、财政入不敷出,经济结构不合理,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社会稳定压力大,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的真实写照。

  双鸭山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最近5年间GDP平均增长2%,远远低于我国西部地区。去年这个市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人均只有173元。鹤岗、鸡西、七台河市的人均财政收入也比较少,为283元,仅为全省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43.4%。

  煤炭是立市之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地方的财政形势。鹤岗市工业结构中煤和非煤的比例基本上是1:1,煤炭工业的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鸡西市煤与非煤的比重是36:64。七台河市的一个国有炭煤集团公司,就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税收的80%。2002年,双鸭山市在市本级财政收入中,矿业集团就占了41%。

  目前,四大煤城下岗和失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今后几年还将有几个主体矿要相继破产,将再度出现下岗和失业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四大煤城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17元以下居民数量达到近30万人,而且特困人口有加大的趋势。

  煤城主业难做强

  受诸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四大煤城的煤产业难做强。作为四个煤城经济支柱的四大矿业集团,是发展煤产业的主力,但是四大矿业集团都包袱沉重,在做大煤产业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1999年至2001年,鹤矿集团亏损达5.7亿元,补贴后亏损仍达2.6亿元;双矿集团累计超亏11.4亿元,潜亏挂帐、呆坏帐20多亿;七煤公司累计拖欠税款1.9亿元,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都十分困难。

  四大煤城的市长们说,煤炭是重工业,要想做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做到的。为了建设鸡西发电厂,延伸煤炭的产业链条,鸡西市四处奔波争取了20多年。鸡西发电厂筹备处原主任刘经武在多次争取无望的情况下慨叹:“我冒烟了,鸡西电厂也冒不了烟。”

  煤矿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主业发展。鹤矿集团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23.5%。技术专业人员外流严重,并出现断层,每年分配到企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只有十几个人,而且大专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鸡矿集团安监局综合处长范新义说,一线的采掘工35岁以下的基本没有,大多是40岁以上的,根本建立不起来团支部。因为毕业生不愿意来煤矿工作,一些全国性的煤炭院校纷纷改名。

  煤产业不但难以做大,甚至还在呈“缩小”趋势。从煤炭远景储量上看,双鸭山辖区储藏煤炭102亿吨,可采储量10亿吨,可以开采百年以上。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双矿集团所属的4个煤矿资源已相继枯竭。双矿集团煤炭产量由1989年的1000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690万吨。鹤岗矿区正处于煤炭资源的萎缩期,可采储量不断减少,预计5年后,有3个矿井将因资源枯竭而报废,10年后,鹤矿集团的生产能力将从1200万吨下降到800万吨。

  非煤产业难做大

  近几年,黑龙江各个煤城都在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非煤产业始终难以成为煤城经济发展的支柱,难以突破“小打小闹”的局面。

  双鸭山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尚未出现明显的经济增长点,非煤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七台河市80%的工业增加值、70%的财政收入、60%的非农业就业岗位均来自煤炭行业。鹤岗市整体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仍然较大,煤炭工业占地方税收的60%以上。鹤岗市属地方工业规模小,质量差,后劲不足,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占地方工业的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几近空白。而且现有的生产设备60%以上处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

  在非煤产业上,鸡西发挥其天蓝、地净、水清的生态优势,正在加快构建全国绿色食品主产区,大力发展以兴凯湖为龙头的生态旅游。鹤岗利用地处高纬度、开发晚、污染小的优势,发展绿色食品。同时依托黑龙江两岸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木深加工业。双鸭山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百万亩优质大豆水稻、百万吨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优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但这些产业的发展受市场、生产规模的限制,做大尚待时日。

    经济参考报2003年8月5日


温家宝:振兴东北具有战略意义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