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环渤海经济圈"三足鼎立" 诸侯割据整合步履蹒跚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3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天津滨海效应辐射京津鲁冀——

“邻近的兄弟城市都开始打滨海牌”,滨海新区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如是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整合开始加速。

环渤海经济圈:起大早却赶了晚集

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构想由来已久。1986年,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倡导下,天津联合大连、青岛等13个沿海城市(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天津市、沧州地区、惠民地区、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青岛市)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这一区域合作组织。围绕环渤海,有太多的遐想和期待:在这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型商贸港口和秦皇岛、黄骅两个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区、港口区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然而,20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整合却步履蹒跚,在逐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三角、珠三角面前黯然失色。从理论上讲,构成经济区域需要两个要件,一是“龙头”,二是“腹地”。长三角的龙头毫无疑问是上海,而腹地则在苏、浙、皖甚至更远的地区;珠三角的龙头是地理位置十分接近的香港、广州、深圳,腹地现在已经扩大到广东以外的8个省区。可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是谁?“腹地”何在?

事实上,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在现实中却演变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北京和天津、大连、青岛已隐然成为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龙头,然而,三个龙头的辐射区域却“井水不犯河水”。

诸侯割据:区域整合步履蹒跚

为什么环渤海经济圈整合如此艰难?中科院区域发展与资源经济研究中心樊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省两市共五个省级行政单元,一体化的行政阻力大;产业结构趋于雷同,区域内的内在产业链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关系;所有制特征相似,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大,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政府对企业干预比较大,整个区域经济带有浓厚政治经济色彩。”

在这种“政治经济”的长期影响下,环渤海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最为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各省市都自成体系,但是设备陈旧,而且往往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天津市政府研究室的阎东指出,环渤海地区产业关联度小,没有形成彼此间的产业链,或者产业链很短。此外,环渤海经济圈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分割,三大区域自成体系,互相排斥。往往是你的产品卖不到我的地盘,我的产品也难以打入你的市场,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产业趋同和市场分割一方面使环渤海地区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和行业聚集度,另一方面使单一产品的市场规模不大。这一点,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从外商投资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注释。他说,5年前,IBM要投资芯片项目,经过半年的考察后,对天津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各方面条件都很满意,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海,理由是这里综合的市场环境和芯片行业聚集度不如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的BHP公司,即使给予多么优惠的政策,到最后舍弃天津开发区而选择了苏州工业园,原因就是其产品在苏州周边的市场规模比天津大一个数量级。

《泰达宣言》:区域整合的新起点?

显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猛发展给环渤海地区的整合带来了压力。李勇表示,“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做大市场规模,与先进区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

于是,进入2004年后,环渤海区域经济协作的步伐开始明显加快。先从廊坊共识到北京倡议,再到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环渤海经济圈政府高层关于区域合作的认识和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而可能在环渤海区域经济整合历程中写下隆重一笔的是《泰达宣言》。在3月24日召开的第三届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上,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的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怀柔区、通州区、北京开发区,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开发区、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等9个单位签署了旨在加强区域合作的《泰达宣言》。宣言认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为京津塘地区开辟新的战略性发展机遇。

宣言提出,在未来的3-5年,9地将以举办北京奥运会和建设滨海新区为契机,以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大交通、大港口、大项目基地等资源的优先布局为先导,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朝着更加紧密型实质性方向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开始向“国家主线”迈进,将揭开环渤海区域经济整合新的一页。

滨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圈新龙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3月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与天津代表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滨海新区要肩负起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重任,努力使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地区的深化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曾庆红的讲话无疑期待滨海新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

各种迹象似乎表明,滨海新区的特殊地位正逐渐得到了周边城市的认同。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邻近某城市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颇费心机地用滨海新区的概念来吸引跨国公司:“来我们这儿设立总部,既可以享受奥运经济的巨大商机,又可以乘借滨海新区发展的东风。”

与此同时,蛰伏已久的市场力量也开始发力。笔者了解到,山东省滨州市和河北省沧州市即将建设的渤海大桥,其动因也与滨海新区有关。滨州市与沧州市仅一河之隔,然而贯通两地却不得不绕行数百公里,滨州市建设大桥的提议屡次被山东省否决。然而,看着隔河的沧州在滨海新区发展的浪潮中占尽地利之便时,滨州的民营企业再也坐不住了,急欲建设跨河大桥,从沧州“分一杯羹”。(记者 李文绚 实习记者 高建锋)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