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专稿:05年两岸关系总体缓和 大陆赢得主动权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1 月5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背景资料:2005年两岸关系大事记

2005年,两岸关系总体形势相对缓和。祖国大陆适时推出一系列对台重大举措,邀请国、亲、新三党相继登陆,营造了两岸和解的氛围,开辟了两岸党际交流的新渠道,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岛内主流民意要求务实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各项民间交流热络,“大热陆”持续发酵;国、亲两党全力与民进党抢夺大陆政策主导权,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发展;陈水扁当局大陆政策陷入进退失据困境,仍顽固坚持强硬“台独”立场,导致两岸政治僵局依旧。今年两岸关系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祖国大陆出台一系列新的对台方针政策,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与“发牌权”

2005年,祖国大陆根据岛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推出一系列对台重大举措,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

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十周年大会上发表《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继续争取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的重要讲话,除总结“江八点”的重要成果外,更阐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台海局势的看法及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主张,并首度对两岸关系现状做出界定,并就推动两岸协商、维护台商权益以及与民进党“打交道”等问题释出善意与新意。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在对1997年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与对台工作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两岸关系的新方针、新政策与新思维;表达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的坚定立场。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把国家有关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代表人民意愿以法律形式规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特别法,标志着对台政策进入“以法遏‘独’、以法促统”的新阶段。贾庆林讲话、“胡四点”以及《反分裂国家法》基本构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的对台政策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框架,既展现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又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务实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善意与新意,并清楚规划了未来数年两岸关系发展的蓝图,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成为今后指导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为具体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祖国大陆今年以来连续出招、主动出击,推出多项为台湾人民谋福利的优惠措施。5月20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宣布将于近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6月15日,正式宣布放宽台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以及简化台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7月28日,商务部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进口;8月24日,公布今秋开学实施对台湾学生赴大陆就学收取与内地学生同等学费并设置专项奖学金;9月7日,国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为台资企业提供300亿人民币开发性金融贷款;9月28日,宣布自即日起开放台湾记者在大陆驻点采访的时间由现行的每次一个月延长至每次三个月等等。上述优惠措施,让岛内民众尤其是中南部民众切身感受到祖国大陆的诚意与善意,增强了其对大陆的正面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其误解。同时也对台当局造成极大压力,陈水扁甚至宣称,“中共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口,就是要挖民进党的根”;台“陆委会”高层也坦承,“台生就学大陆收取与内地学生同等学费将吸引更多台湾学生前往就学,未来势必冲击台湾现行教育体系,也可能冲击到台当局暂不采认大陆学历的政策”。

二、国、亲、新三党相继参访大陆,营造了两岸和解、合作氛围,标志着两岸迈入经由党际交流展开政治对话的新时代

为推动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打破僵局,祖国大陆积极邀请国、亲、新三党参访大陆,开辟了两岸“党对党”沟通交流的新平台。

3月28日至31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代表团赴大陆访问,并在北京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等人举行工作性会谈,双方就两岸客货运包机、农业合作、县市乡镇基层交流等问题达成“十二项初步成果”,开启了两岸“党对党”正式交流的先声。4月26日至5月3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应胡锦涛总书记之邀率团参访大陆,并与胡总书记举行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自1949年后的首次历史性会晤,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后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会谈新闻公报》,明确宣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还就共同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等问题达成共识。5月5日至13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胡总书记之邀率团参访大陆,并与胡总书记举行了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后共同发表《会谈公报》,就促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速恢复两岸平等谈判;坚持反对“台独”,共谋台海和平;推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促进建立两岸和平架构;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推动建立“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及台商服务机制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7月6日至13日,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赴大陆展开“民族之旅”,并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促进和平统一是共新两党的共同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

连、宋等人相继参访大陆是两岸关系交流史上的大事,也是两岸党际交流史上的一大创举与盛举,营造了两岸和解、合作的氛围,强化了岛内民众对大陆的全面、直接、客观的认识与了解。我与国、亲两党分别建立定期党对党沟通平台,开辟了两党党际交流的新渠道,有利于祖国大陆加强与岛内各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众的沟通与了解,标志着两岸将迈入经由党际交流模式进行政治对话的新时代。

三、岛内民意要求发展、缓和两岸关系,“统独牌”在选举中的效应降低

陈水扁上台以来,一味坚持“台独”意识形态挂帅,一再制造族群对立、煽动民粹,导致两岸关系持续紧绷、台湾经济快速衰退、社会动荡不安,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弹与不满,并在去年底“立委”选举中用选票否决了“急独路线”。祖国大陆今年推出一系列新的对台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胡四点”、《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以及连、宋相继参访大陆等进一步催化了民众要求务实发展两岸关系的呼声。

一是岛内绝大多数民众要求“两岸和解、交流合作”。据岛内各大民调机构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高达86%的民众要求维持两岸现状,85%的民众赞成两岸和解、打破僵局,71%的民众主张两岸应加强交流,68%的民众希望陈水扁与大陆展开务实谈判。岛内舆论则强烈呼吁台当局放弃对抗与冲突心理,务实把握“胡四点”及连宋参访大陆的有利契机,以恢宏心胸推动两岸和解,开创一个两岸互惠互利、共存共荣的新局。

二是“统独牌”、“抹红牌”在选战中效应降低。在今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陷入“高雄捷运弊案”的陈水扁为转移焦点、扭转劣势,大肆炒作统独议题,如宣称此次选举是“顾台湾与亲中的路线之争”,叫嚣“国民党就是共产党,投蓝就是投共”,国民党胜选后将“登陆朝贡”等等,但这一民进党近年每逢选举必打的胜选“王牌”却失灵,未起到挽救其选情的作用,最后以惨败收场,代表民众不再随陈的“台独”意识起舞。

三是“急独”声势受挫,生存空间萎缩。历经2004年底“立委”选举、“扁宋会”、《反分裂国家法》等一系重挫后,岛内“急独”声势下滑、生存空间萎缩。长荣董事长张荣发、宏基企业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广达电脑企业董事长林百里等亲民进党的重量级企业家纷纷以请辞“国策顾问”等实际行动支持一中、远离绿营,被视为“台独基本教义派”的代表人物、奇美实业创办人许文龙更发表“反对‘台独’、支持一中”的“退休感言”,这显示在岛内主流民意要求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急独”主张已越来越没有市场。

四、陈水扁当局顽固坚持强硬“台独”立场,两岸政治僵局依旧

年初,迫于岛内外各方压力,在去年底“立委”选举中遭受重挫的陈水扁一度放缓“急独”步伐,并承认“‘制宪’改‘国号’在任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摆出向“新中间路线”调整的姿态。《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及连、宋相继登陆后,陈陷入丧失大陆政策主导权、公权力被弱化,尤其是“急独”势力强烈反弹的困境之中。为夺回大陆政策主导权、巩固“台独”基本盘,陈水扁自5月后在两岸政策上的立场日趋强硬,并在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下推动各种“台独”活动。

一是大肆污蔑《反分裂国家法》是“战争动员法”、“企图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并举办“326大游行”进行反制;民进党中央还出台“三反三要”的“政党访问中国决议文”阻挠连宋参访大陆。

二是全盘否定“九二共识”,导致两岸政治复谈无望。陈水扁宣称1992年根本没有“九二共识”这四个字,绝不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宪法一中”、“两岸一中”等复谈条件,导致两岸政治协商无法启动。

三是积极推动“第二阶段宪改”,意图为实现“法律台独”铺路。6月7日,台“任务型国大”复决通过包含“公投入宪”在内的“修宪案”,加之“行政院”通过“公民投票法修正案”,为陈水扁进行“体制内实质制宪”创造了条件。之后,陈水扁一再宣称,将正式激活“第二阶段宪改”,2008年为台湾人民提供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宪法”,并叫嚣“宪改”工程的主轴就是要破除“大中国意识”,确立“主权属于台湾人民”的“新主权论述”,意图借“修宪”之名行“体制内制宪”之实,为最终实现“法律台独”铺平道路。

四是抛出“中华民国主权三段论”、“中华民国是台湾”等谬论,意图在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强化两岸“一边一国”框架及台湾“事实主权独立”的地位。2月24日,陈水扁在“扁宋会”后的记者会中,首度提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家主权属于台湾2300万人民,台湾前途的任何改变只有台湾2300万人民有权决定”的所谓“中华民国主权三段论”。8月2日,陈又明确提出“中华民国四个不同演进阶段论”,即“1912年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成立”、“1949年中华民国到台湾”、“李登辉时代为中华民国在台湾”,2000年政党轮替后是“中华民国是台湾”。之后,陈一再重申“中华民国主权三段论”、“中华民国是台湾”等论调,意图在打着“中华民国”的幌子下,掏空其“代表全中国的宪法内涵”,将之与台湾划上等号,强化“实质独立”地位。

四是继续推动“台湾正名”等“渐进式台独”活动。如推动公营企业正名,将“中国造船”改为“中船”、“中国石油”为“中油”;在新身份证上加注“TAIWAN”字样,公务员考试废考“本国史地”等等。

五是为给方兴未艾的“大陆热”踩刹车,台当局还大力限制、紧缩两岸经贸往来与交流。陈水扁一再宣称“若做不好有限管理,宁愿不再继续开放”,“台湾与大陆没什么好接触、好了解的”,尤其是悍然中断新华社及《人民日报》在台的驻点采访,以各种手段刻意阻挠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污蔑这是“中共百分之百的统战”,以协助泛蓝赢得2008年“大选”等等,引起岛内民众强烈的反弹,甚至中南部民众的不满,使其处境被动。

五、国、亲两党积极抢夺大陆政策主导权,大力推动两岸各项交流

去年底“立委”选后,国、亲两党为寻求政治新机,都将目标锁定两岸关系,大力与民进党抢夺大陆政策主导权,对陈水扁形成强力牵制。

一是国民党一反之前几年在两岸政策上立场摇摆、畏首畏尾的做法,积极介入两岸事务。不仅为推动“两岸春节包机”积极奔走两岸,相继实现了江丙坤的“破冰之旅”与连战的“和平之旅”,扭转了劣势,再度争得主动。之后更积极推动落实与我达成的各项共识与成果,在推动两岸经贸等各项交流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取得主导地位。

二是宋楚瑜、亲民党为避免提前泡沫化的命运,意图通过“民亲合、扁宋会”扮演“最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的关键角色。但江丙坤、连战率先登陆却让宋丧失先机,尤其是“扁宋会”十点共识破局后,宋的处境极其被动。但为避免在两岸事务上被边缘化,该党仍通过在“立法院”推动“两岸和平促进法”完成立法,在党内成立“两岸工作小组”推动落实与我达成的各项共识等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三是马英九在延续“连战路线”的同时,也强调深化党内“本土论述”。新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一方面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要在连战“和平之旅”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该党“十七全”通过的政策纲领也明确主张反对“台独”,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会谈,并将“胡连会谈公报”内容纳入纲领之中。另一方面,马也不断重申,大陆应尊重“中华民国”的主体性,反对“一国两制”,更宣称要积极建立国民党与台湾连结的本土论述等。这表明马在短期内仍将延续连战参访大陆后所确立的大陆政策路线,继续推动落实与大陆达成的各项共识,但为争取本土认同、扩大选民基础,为2008年“大选”铺路,也将强化“本土论述”。

六、两岸民间交流全面展开,“大陆热”持续发酵

在祖国大陆以及岛内各界的共同推动下,两岸民间交流全面展开,分外活跃。

一是两岸成功启动“春节包机”。1月2日,国台办发言人就推动两岸春节包机事宜提出 “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的方式,在岛内引起强烈反响。在岛内各界的强大压力下,台当局最终同意以“双向对飞、多点、不中停第三地”的模式推动“春节包机”,使中断56年的两岸航线第一次实现双向飞航,成为两岸交流的一大突破

二是两岸基层县市交流扩大。7月5日,来自台湾的100名县市议员与大陆100名地方人大代表在南京举行“两岸县市双百论坛”,双方就两岸县市经济、文化交流、市政建设交流等问题进行研讨,这是大陆首次大批邀请台湾县市议员到大陆参加交流活动。10月11日,台中市长胡志强等人赴重庆参加“亚太城市市长高峰会”。

三是两岸党际交流陆续展开。我与国、亲两党建立“党对党”正式沟通平台后,双方陆续展开了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交流互访活动。8月15日,国民党宣布21县市党部全面和大陆21个重要城市展开经贸、文教及农业交流,未来将更落实到乡镇市基层;随后展开的首波交流城市为基隆市—宁波、新竹市—苏州、台中市—厦门、彰化县—青岛、台南市—深圳、高雄县—福州。9月15日,中共中央台办与亲民党中央党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两岸民间菁英论坛”,会中对台商在大陆投资、两岸直接通航、农业交流合作、投资贸易正常化四大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此外,大陆还广邀台湾各界人士,包括各党派、民间团体、民意代表、企业界和学生赴大陆参加各种活动,并就两岸农业合作、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两岸客货包机等问题展开协商。两岸学术交流也分外活跃,如7月5日, “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在北京开幕,两岸业界代表在论坛中首次对第三代手机规格标准达成五点共识。8月22日,由亲民党“立委”刘忆如倡议并规划的“二○○五两岸财经论坛”在上海开幕等等。

展望2006年,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上升,将继续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持续推动两岸的全面交流;在台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惨败的民进党面临调整现行两岸政策的压力增大,但仍将坚持“一边一国”的强硬政治立场,并谋求通过“宪改”实现“法律台独”;大获全胜的国民党将全力与民进党抢夺大陆政策主导权,继续推动两岸各项交流,民间“大热陆”仍将持续发酵。(曾润梅)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