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一直:怀揣一颗爱心去西藏(图)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13 日 | 文章来源:新京报

——《藏地牛皮书》作者一直谈西藏旅游的心得与经验

人物

一直:《藏地牛皮书》的作者。本名王斌,“一直”是笔名,工作室叫“通道”。1967年生于青海。19岁赴西安美院进修一年。1987年入江汉大学美术系。1997年到北京建立个人工作室,开始自由职业生涯,以平面设计、摄影、文字为生。爱好旅行。曾到过许多中国农村,睡过各种各样的炕和床,并且坚持认为这才是旅行的归宿。

2000年,一直和搭档李鹄在前往墨脱途中的留影,左为一直。

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西藏

新京报:你曾经深入地在西藏游走,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这似乎也是西藏旅游文化中的一个核心。

正是因为它的神秘,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不是大家对西藏太不熟悉而造成的一种错觉?

一直: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差异性问题,西藏,之所以不同,在我看来主要是独特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而两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伟大的藏民族,而这个伟大的民族也因自然条件的恶劣选择了适合他们的文明。

所以,西藏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可能是神秘、高远、向往之类我们常听到的行者呻吟。但对藏族人来说那里首先是他们的精神领地。所以,不同人心中的西藏也是不同的。

新京报:我觉得其实西藏的文化,应该是西藏旅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西藏的文化现在看来就显得更为重要,想听听你的见解?

一直:是的,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原本丰富独特的文化形态却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同化危机。

西藏文明相较西方文明来说,现在显然是处于弱势的。在强势文化的侵扰下,处于弱势中的人们被动地接受现代文明,渐次抛弃自己原有的文化。致使这一群体中少数人适应着现代文明和大多数人的身处绝境,物质与精神遗产则面临消逝。而我觉得,人类文明应该是多种文明共存发展,他们彼此借鉴却又保持自身体系的完整,以此来表达存在,表达各不相同的文化理解。原因很简单,他们身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历史的经验也各不相同。

新京报:对于你来说,你觉得西藏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一直:西藏的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是独有魅力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就是完整地参加了一场宗教仪式,甚至可以听不懂,但我们还是感知到了,当内心世界也能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了解他人,已经在学习自己从未感知过的文化,就已经在成长了,我想这正是文化的魅力,也是西藏文明的魅力。另外,生活在高原的人们让我有一种人类童年的感觉,和他们交流有时可以让自己变得简单些。

去西藏旅游,怀揣一颗爱西藏的心

新京报:现在青藏铁路修通,突然之间西藏就成为了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去西藏旅行的人势必也越来越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读者吗,让读者更多地领略到西藏?

一直:怀揣一颗爱西藏的心,穿一身不张扬的衣服,带一双不戒备的眼睛,我们就依然会感知到一个纯净的西藏。我说的西藏是一个广阔的地理概念而不是只去拉萨。

仅从青藏铁路所创造的人间奇迹和它有可能为西藏带来的发展来讲,无疑我们有必要从心底发出赞叹。但是,对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是长期而不是只有眼前。

新京报:你是比较了解西藏当地情况的。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让西藏的旅游能够得到一些较好的引导。

一直: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这几年我几乎又走遍了整个藏区,目睹了许多地方快速的变化,诸如被酒店包围和开满店铺的丽江和大理,为获得竞争不惜变更原有地名的“香格里拉”(即中甸),“九寨沟县”(即南坪),见缝插针盖酒店的丹巴、德钦,还有无数县城流行的广场建设,步行街改造种种之类吧。看上去似乎所有的改造和建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迎合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几乎所有的新建筑都是用瓷砖、大理石之类的建筑材料来堆积,惟一我们看到的可能就只是用水泥仿制的藏式门窗。

为什么不能更多地从原生态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并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发展和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呢?为什么我们就那么容易去放弃自身原有的文化特征去建造末流的垃圾建筑!对于西藏来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早就开始了。西藏各地的古城镇也都面临或已经发生了上述问题。所以,我觉得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快加强保护非物质遗产和物质遗产,探索有效的人文文化保护方案,扩大保护宣传意识,规范游客行为种种之类……这个话题谈不完。

如果去旅行,我不会坐火车

新京报:你有没有想过,也坐上火车,重新去走一遍自己走过的路。去沿途经过的小站停靠一阵?

一直:如果是赶时间,省钱我会做火车,如果是一次完整的旅行我还是认为选择其他的方式要好许多。

新京报:现在有很多关于西藏的旅游书,但是真正精彩的却很少,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直:从作者方面来讲,我觉得应该首先尊重自己的劳动,这样别人才有可能尊重你的劳动。用心去做,他人才有可能体会到。对社会来说,我们不能缺失道德判断标准,充分尊重他人的劳动,保护其创作成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热情。

而现实是,当书已经成为商品时,文化体制的僵化保守,不能培养出一个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一些人为追逐眼前利益,放弃事业理想,剽窃抄袭和拼凑图书渐渐占据了大量的市场空间,而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品质不经认真阅读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当这一类型的书籍泛滥时,好的作品也就被淹没了。

新京报:有没有什么你看过的关于西藏的书,可以推荐给读者?

一直:这几年我没怎么读有关西藏的专著,多数时候都是到一些小地方去采访一些遗留的民间文化,所以都是读一些零星的地方志或传说故事之类。以前读过的《西藏的文明》,好些书都不错。(记者 甘丹)

[书单]

西藏摄影旅游指南

作者:杨桦

版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定价:36.00元

尽管西藏是摄影者心中的梦,但由于西藏的地理结构复杂,部分地区交通状况较差,因此个别地方除探险和科考以外,不适宜进行自助旅游和摄影旅行。本手册根据笔者多年来在西藏摄影和带摄影旅行团的经验,着重对西藏境内交通状况较好,有基本的食宿条件,安全系数较高地区的摄影景点和线路进行介绍,其涵盖面已达西藏的主要交通线和主要的拍摄区域,以期为即将走进西藏进行摄影旅行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西藏行知书》

作者:曹凤英

版本: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定价:35.00元

西藏之美绝对不是作者的一己之见。去过和未去过西藏的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理由去或者再去。……

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这就是西藏。

这就是行不足的西藏———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青稞酒、酥油茶、玛尼堆上的五色隆达。还有N个“隐秘的莲花”……以脚步为马,从新藏路、青藏路、川藏路、滇藏路、中尼公路出发,奔向西藏。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