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纪念易卜生逝世百年 沪上多个剧种好戏连台演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11 日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申城纪念“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逝世百年  

今年是现代戏剧之父亨里克·易卜生逝世百年,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他的作品在上演,本市同样好戏连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或即将亮相申城舞台的至少有京剧、越剧、话剧、歌舞剧等六七台大戏。

与中国交往90多年

易卜生剧作被搬上世界舞台的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这位远在万里之外的挪威大师与中国的交往有记载的就有90多年。

易翁对于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早在1914年他的《玩偶之家》就被搬上了中国舞台。鲁迅先生的那篇《娜拉出走之后怎样》,一下子就使得《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追求男女平等的符号。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不朽佳作《雷雨》也是在融会贯通了易卜生的许多写作方法之后诞生的。

插上中国戏曲翅膀

今年在沪率先登台的是两台插上了中国戏曲翅膀的易翁名剧。一台是上戏戏曲学院首届戏曲导演本科班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实验京剧《培尔·金特》,在京沪两地高校的巡演大受欢迎。挪威驻沪总领事看戏后曾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会选培尔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人来做毕业大戏的主角?”学生们回答得很直率:“我们很喜欢他呀,他很真实,和我们一样。”

还有一台是杭州越剧院日前来沪上演的新戏《心比天高》。由上戏教授孙惠柱根据易翁原著《海达·高布勒》改编的这台越剧,展现了东方花旦的美貌和西方戏剧结合的魅力,还得到了挪威王后的赞许。在戏里,男女主角不再卿卿我我,故事结局也不再花好月圆,惊心动魄的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使越剧观众开了眼界,亲身领略到传统戏曲艺术演绎海外传世之作,居然有如此鲜活的青春魅力。

努力本土化现代化

曾“操刀”易翁《玩偶之家》的国家话剧院名导吴晓江,带领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重新结构其象征主义戏剧,创作了话剧《海达》。这台新戏注入了不少本土化、现代化的元素,故事背景也由19世纪末的北欧搬到了今天的上海,剧中用了中文名字,出现了淮海路等具有上海特色的地名,还有流行的大学生乐队和富有时代感的语汇等。

易翁实验创新剧目还有北京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与挪威导演合作演出的话剧《娜拉的孩子们》。这出挪威当代剧,讲述长大后的娜拉的孩子们从儿童的视角寻找历史,对当年与父母一起的生活进行回忆。林兆华告诉记者,目前他正与老搭档濮存昕合作,排演易翁晚期名剧《建筑师》,年内他将携这两部话剧来沪。此外,正在联系来沪演出的还有已委约郭文景作曲和中国剪纸艺人参与创作的挪威易卜生剧院的新版本歌舞剧《寻找娜拉》,该剧将试图揭示娜拉“最终的命运”。(本报记者 端木复)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