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开幕(组图)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4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组图:“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吴先生通过塑造儿童,发现并升华了童性,体现了人类对童年的一种真实情感。

看得出,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的。

——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女王

天才雕塑家吴为山所作的雕像都是在吸收各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人的精神,并艺术的表现出来,这跟科学里的创新有类似的地方。

最能显示吴为山的天才的是他的许多模糊形象的作品。我猜想他善于在几分钟之内就捏造出来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

看了吴为山的作品我为他写了几个字: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凸显出来。

——杨振宁: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

为山具有很高的艺术禀赋,加之勤于磨砺、善于创新,很早就摸索出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质的个人艺术风格,赢得同行们的重视与称赞。也正因为如此,1996年在荷兰访问创作期间,他被邀请为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塑像,产生很大影响。1999年访华期间,女王专门会见了他并参观了他的作品展。此后,他的艺术创作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的关注与喜爱。他成功地创建了集教学、创作于一体的雕塑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院。为综合大学美术学科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促进了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发展。

——蒋树声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原南京大学校长

我和为山都是搞肖像艺术的,客观上讲我们都是潮流之外的。

中国雕塑从现实主义直接跨越到了后现代主义,中间缺少了现代主义。我们曾经在8O年代对现代主义感兴趣过,但很快被后现代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吴为山思路很清楚,他走自己的写实之路,又不同于西方的写实主义。罗丹的雕塑融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于一体,但吴为山雕塑与罗丹不一样,他找到了中国的写意。写意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融进去,这条路是非常难走的,中国艺术的发展需要这样一个过程,雕塑的发展需要走这一条路,吴为山走得很好,做得很好。

——靳尚谊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著名油画家

吴为山的雕塑就是思、理、情、艺四个方面相通化生的艺术结晶。

吴为山的重要性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取向上的清醒者,而且是一个花大力气去发现和创造的实践者。因具有文化自觉意识而发现了传统雕塑的源头活水,又因不断地发现而步步前行,进入传统雕塑世界的灵山道海,既体察到传统雕塑体系性价值,更直接取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写意”精神。

雕塑这种与人类的精神发展史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需要不断变化与创新,吴为山为大量古今思想家与文化人造像,心灵与之相契,在塑造的手笔中充满感情和感性,使人物的意志与精神同时升发,成为生命的存在。他在“人的主题”与“写意雕塑”这两个方面交汇的空间里创造出来的成果,无疑为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

“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开幕式7月4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一号厅举行。吴为山在开幕式上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最能体现其写意精神的雕塑《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

据悉,此次参展的80余件作品中既有高达16米的老子像的局部(4米),也有长不过6厘米、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睡童”。本次布展也很有特色:观众在中国美术馆的正门穿越老子的“空”进入,迎面与执礼相迎的孔子的目光相遇;进入方厅之后即遇“临风扫残云,阔步迈天下”的秦始皇;心中默想“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民族魂鲁迅则伫立在圆厅中间偏左的地方;在圆厅的底端,高达4米的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如中流砥柱般直接穹顶,他深邃的目光穿过观众,射向遥远的未来……

近十年来,吴为山在世界各地成功举办个人展览十余次,获得广泛的赞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专访吴为山,称他为“为时代造像者”。鉴于吴为山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南京博物院于1999年设专馆永久陈列他的作品。这在当代中国艺术史上尚属首次。2003年,作品“睡童”荣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他也因此被遴选为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和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这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艺术家。2004年,作品“行吟中的林散之”获第三届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优秀奖(最高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作品《似与不似之魂》参加了北京国际双年展……此外,吴为山还曾获得“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龚学因杰出学人”等其他诸多奖项。

多年来,吴为山在艺术上怀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希望用自己的雕塑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巨人造像立传,把这些历史的形象融入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长河,塑造出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 “符号”。他从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塑像创作,迄今已完成近400件。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吴为山深厚的艺术功底、高缈的艺术境界和深厚的人文理想追求。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曾在看到题为“似与不似之魂”的齐白石像之后,未经翻译介绍就立刻评论说:“看得出,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的。”本次展览中有60余件作品出自这个系列。

吴为山的作品除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外,还有 “生活·情韵”系列作品,儿童是这个系列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材。其中的“睡童”、“小背篓”等作品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它们体现了人类情感的“真、纯、朴”。本次展览中有10余件作品出自这个系列。

吴为山的作品不仅见证了他在艺术上的成熟,而且体现了他对伟大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爱和责任感。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畅谈了他对吴为山艺术的理解,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吴为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雕塑界的优秀艺术家,现任南京大学教授、美术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委员、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他出生于书画世家,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功底;他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广泛吸收西方文化和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雕塑精神进行了现代阐释;他创造出的雕塑作品内蕴深厚、风骨超然,既遥接中国古代雕塑的写意精神,又洋溢着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情思。他的这种努力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司顿斯认为他“回归到中国的传统,以求建立一种本土风格的肖像和人物雕塑方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认为他为中国传统雕塑的现代转换做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

为了配合此次艺术展,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吴为山写意雕塑》。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诗性的塑造——吴为山艺术评论集》,该评论集收录了国际国内各界人士历年来对吴为山艺术创作的评论文字40余篇。

吴为山雕塑艺术展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雕塑学会九家单位联合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蒋树声、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志军等出席,首都美术界、艺术评论界人士及来自英国、韩国、日本的艺术家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策划展览并主持了开幕式。

附1:吴为山简历

吴为山,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修于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成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香港科技大学文化讲座教授、韩国仁济大学资深教授。获香港“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龚雪因杰出学人”荣衔。

吴为山从事雕塑创作二十多年,创作了近三百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内外。在雕塑上力主融渗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在美术理论方面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传统雕塑的八大风格论”,并创现代写意雕塑之风。

自1998年始,吴为山先后在美国瑞曼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台湾中央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酉福画廊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2003年荣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PANGOLIN PRIZE)。并获第三届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多次赴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处参展,并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年鉴展、百年雕塑展等重要展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社科出版社等出版理论专著《视觉艺术心理》(26万字),《雕琢者说》(20万字)及画册十五种。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上、下集报道。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荷兰国家美术馆、美国檀香山博物馆、巴黎第四大学等。南京博物院设有永久性“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澳门理工学院设有“吴为山教授雕塑工作室”。

附2:吴为山谈艺摘抄

雕的过程,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是减法,减得只留下筋骨、灵魂。

塑的过程就是添加的过程,是加法,加上原本属于作品的那部分。

雕塑就是推敲,过程无论是长是短,终是以一泻而下,或是以天然去雕饰而呈现。

——摘自于吴为山《雕琢者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63页)

写意,处于写实与抽象之间,它既不会使人产生一览无余的简单,也不会令人有望而却步的深奥,它引导人们在一种似曾相识的心理作用之下,去把玩、体味、感觉艺术作品的整体及每个局部、细部的“意味”。智慧生成形式,写意凝固着瞬间感悟,凝固着生命激情,由于写意速度的迅捷,决定了它无矫揉造作,无“深思熟虑”,从而更接近于本质。当事物的本质与艺术家的精神高度对应时,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便自然地摒弃了表象的细节,抓住并突出客观事物中与创作主体相契合的那些特征来表现情感、抒发意兴。这就使得作品更趋于符号化并与感觉、理念融为一体,从而增强了其在空间、时间上的恒久性。所以,写意雕塑的特质,即是在雕塑中将人与事物之间的那种精神超越凝固化、物质化,而极富感召力。

——摘自于吴为山《写意雕塑论》(《美术研究》2004年第1期,第80页)

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着现在与未来的深厚之底蕴、超拔之意志、高远之境界。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数年来,笔者在对中国雕塑的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并将风格的阐释诉诸于对中国雕塑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雕塑风格大致分为八种风格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

——摘自吴为山《我看中国雕塑风格特质》(《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第122页)

我以为汉代的意象风是中国雕塑最强烈、最鲜明的艺术语言,它是可以与西方写实体系相对立的另一价值体系。

——摘自吴为山《我看中国雕塑风格特质》(摘自《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第123页)

一个民族的创造性、活力要在那原始的内驱力中去寻找发现,艺术创造才有生命之感。

——摘自吴为山《我看中国雕塑风格特质》(《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第88页)

中国雕塑的精神特征是神、韵、气的统一。所谓神,“首先指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其次指作者之精神,创作时的艺术思维活动,创作时的精神专一。

所谓对象的内在精神,一般概念主要指眼神而在雕塑上更强调的是情态、体态、动态的瞬间,在把握瞬间之神中,作者必然全神贯注进入主客观交融状态。

所谓韵是通过线条来表达的,中国的线不为描写对象的物理性质,它是赋有诗性、神性、巨大的超越性。它有着道家思想的元素象征——水的特性,与物推移、沛然适意、彰隠自若、任性旷达。也有着禅家灵性的元素象征——风的特性,不羁于时空、自由卷舒、触类是道。更禀着儒家中和、阳刚、狂狷之气——神与韵的物化生发出之“气”,它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可感的文化与宇宙气象。空灵宏宽,寂静缥缈。古气、文气、大气、山林之气、宏宇之气。这气场的存在,使得中国雕塑的感染力量——情感辐射、先声夺人、涵薀沁心,看不到体积、材质、手法,恍惚窈冥,只有无可抵御的感染力量,它聚散、絪薀、升降、屈伸、浩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这气更是超拔于形质之上的精神境界。中国雕塑的视觉特征是线体结合。中国雕塑的“体”不同于西方的体,西方的体是生理、物理为基础的空间之体,有量,有质,有形,并强调由此而产生的张力。中国雕塑的体是形而上的,强调的是心理、意理、情理,是精神之体、真如之体、心性之体。它的出现为了证实其自身的本然存在,它象儒家本位的元素象征——大地,意蕴深厚,敦厚沉郁,静穆中和,大方醇正。

——摘自吴为山《我看中国雕塑风格特质》(《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第89页)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