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从历史走向未来

    去年,周庄牵引了全世界的目光:APEC会议相中了这个小小的古镇,还有各国首脑的配偶,也在这里留下惊叹和遐想;周庄还静候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视察……

    

    周庄,是一颗沉埋的珍珠,在新的世纪重新绽放光芒

    

    “古迹保存如此之好,特此表示祝贺!”

    

    中国入世前夕,WTO总干事穆尔先生来到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对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喜欢。周庄,让他想起了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于是写了上面那句话。

    

    “浓郁的水乡风情,保护完整的明清建筑,在这里,中国江南古代建筑风貌集中体现了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弘扬。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对周庄的评价很中肯。

    

    周庄人,对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得天独厚,更是珍爱有加。

    

    走进水乡周庄,我们好像与穿着长袍或绣鞋的祖先在历史的窄巷重逢,不但呼吸相闻,而且心魂相守。周庄于是成为中国一个国色天香的标本,一份不卑不亢的自豪

    

    周庄,一个本来不起眼的水乡小镇,已经在江苏省昆山市西南角安安静静地度过了900余年。

    

    900多年来,周庄历经沧桑,由于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特有的自然环境,滋养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镇内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巷、河埠、石栏、拱桥、廊坊、楼阁、庭院的人文景观,而它近千年历史文化蕴积所凸现的水乡神韵,宛如一幅动人心魄的绝世画卷,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周庄也有头角峥嵘的时候,最突出的,就是那里的建筑,每一幢都诉说着周庄当年峥嵘时期的老故事。张厅、沈厅、迮厅、章厅、冯元堂、戴宅等民宅古居;后港街、中市街、城隍埭等商业街市;澄虚道院、迷楼、富安桥、贞丰桥等文物古迹;刘公祠、银子浜、大业堂等名人遗址……好像明清和民国那些个时代,正次第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恍惚并陶醉于传统文明的氛围之中,好像与我们穿着长袍或绣鞋的祖先在历史的窄巷重逢,不但呼吸相闻,而且心魂相守。

    

    还有周庄的百姓,也是令人心动的风景:头系一块花头巾或蓝布包头,身穿大襟罩衣,腰束百褶小围裙,背后垂下两条长及膝弯的彩带,带梢缀上红绿流苏,围裙下一条藏青布裤,脚上一双绣花滚边圆口布鞋。代复一代的周庄女子一直这样打扮,素朴中自有一段风流,仿佛白玉兰的暗香浮动。周庄人用的桶器、竹器、瓷器、厨具、卧具,也凝固着不老的时光。至于有滋有味、返朴归真的蚬江水珍、万三蹄、阿婆茶,更让食不厌精的城里人倍觉鲜香,于是食指大动。

    

    小镇周庄,自有一种见过世面的大气度。汩汩的小河,孕育着财富,孕育着文采,也孕育着凛然正气。

    

    斗转星移,布衣素裙的周庄庄重地走进新世纪,固守祖业,未改朱颜,成为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之一。在周庄古镇,明清建筑仍占65%以上,其比例之大、保存之完整,稳居全国之首。

    

    难怪,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要为周庄写下庄重的一笔:“周庄是国宝”,那是1999年。

    

    把这一切揽在怀里的小镇,珍重地固守着江南水乡的精魂,恬淡地生活了900年后,终于在20世纪末走出深闺,成为中国一个国色天香的标本,一份不卑不亢的自豪。

    

    著名画家吴冠中欣然品题:“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2001年6月6日,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把会场选在周庄。

    

    2001年6月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周庄,高度评价这里的古镇保护和旅游环境。

    

    ……

    

    淡扫蛾眉的周庄,就这样从水巷中飘然而出,让世界惊艳。

    

    周庄之美,为什么迟迟到这些年才绽放呢?除了当年名士的品题,除了特殊的因缘际会,更有当地官员和百姓苦心孤诣的滋养。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地擦拭、打扮着他们心爱的周庄

    

    周庄之美,为什么迟迟到这些年才绽放呢?

    

    早年,钟爱周庄流水萦回、小桥玲珑、人家枕河而居的人,不是没有,但都幽居于苏州一隅,或是少数文人画士的雅好。如同一种别样的收藏,曲高而和寡。

    

    1984年春天,留学美国的青年画家陈逸飞往周庄写生,以周庄“双桥”为蓝本,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此画被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买下。1994年11月,哈默先生访问中国,又将此画赠给邓小平同志。此前,寻访周庄的台湾作家三毛、《文化苦旅》的作者余秋雨,均对此地叹赏不已……渐渐地,这类传奇经媒体传播,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周庄声名鹊起。至今,周庄人仍对陈逸飞等名士的品题感佩不已。

    

    不过,今天的周庄,如同一位曾陷于困顿的丽人,得了机遇,受到新生活的滋养,经过净面、更衣和淡妆,更加美丽和洁净,更加楚楚动人了。

    

    当地官员和百姓,就像爱护易碎的精美瓷器一样,小心翼翼地擦拭、打扮着他们心爱的周庄。

    

    早在1986年,周庄就在同济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将古镇区0.47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核心保护区。1992、1994、1996年,镇政府对该镇的总体规划作了3次调整;1997年,他们又在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等专家指导下,编制了《周庄古镇区保护详细规划》,扩大了保护区范围,保护规划的内容不仅包括文物点的保护、污水处理、建筑物高度控制、挖掘与继承传统民俗文化、发展传统经济,还涉及到停车场设置、桥梁包装等方面。

    

    1998年,镇政府出台《周庄古镇保护暂行条例》。《条例》细致得近乎苛刻:每一幢建筑中的每一个小品、每一个细部,乃至每一扇窗、每一片瓦的选择、定位,都有明确限制。

    

    1999年,周庄成立了古镇保护委员会。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倡导下,周庄古镇保护基金会成立,规定该镇每年旅游门票收入的10%划入这个基金。

    

    2000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授予周庄。

    

    在“旅游黄金周”,周庄小镇的接待人数仅次于北京八达岭长城和故宫,名列全国第三;今天的周庄,比之10年前,不但更美,而且更让人舒适轻松

    

    周庄,如今是中国的周庄,也是世界的周庄了。

    

    去年“五一”的“旅游黄金周”,周庄镇售出门票12万多张,接待人数仅次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和故宫,名列全国第三。

    

    1998年,周庄镇接待旅游者100万人次;1999年,上升到125万人次;2000年,再升到150万人次;2001年,前往周庄的海内外游客已达2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个亿。

    

    今天的周庄人,用精心设计的、科学而规范的接待,让游人在不经意间尽览周庄之美:

    

    走过精心保护维修的双桥、富安桥、玉燕堂、沈厅、澄虚道院和全福讲寺,你能享受到寻幽访古之趣、静谧恬淡之乐;

    

    在蜿蜒的水巷之间,你不妨驾上一叶小舟,驶向波光粼粼的急水港、太史淀、南湖和白蚬湖,体味一番亲近自然、笑傲江湖的情调;

    

    渴了,可以喝一盏阿婆茶;饿了,香喷喷的万三蹄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叫卖;累了,上三毛茶楼坐一会儿,和接待过台湾作家三毛的主人家攀谈;

    

    如果,碰巧遇上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这个连续办了6年的大节日,你有福了:水乡服饰展览、玫瑰婚典、江南民俗表演只怕会留你在周庄住下来!

    

    为了“梦里水乡”的洁净优美,周庄人不辞辛劳。2000年,他们投资2400万元,将古镇区的“三线”(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埋入地下,开创了古镇保护的先河。紧接着,投资3600万元的古镇污水集流处理和河水净化处理的首期工程也在实施之中。道路、灯光、绿化,乃至厕所,周庄人都一一精雕细刻……

    

    走进今天的周庄,碧波粼粼,天清气爽,更有众多飘香的餐馆茶室、诗意的游船、热情的三轮车及好客的路边小店,随时恭候着游客的光临。

    

    古镇旅游为周庄带来巨大财富和知名度,旅游产业的出现,使当地人的经济收入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

    

    比之10年前,周庄更美了,也更让游人舒适轻松了。

    

    2000年,国家旅游局将周庄评定为国内最高级别的“国家AAAA级景区”。

    

    只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在36平方公里的周庄镇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周庄必须扩大发展空间;周庄走出了保护与开发精彩互动的一盘活棋

    

    有人说,就是仅仅守着古镇旅游吃下去,周庄的日子也会很好过。

    

    不过,视野大开的周庄人很清楚:900年古镇是难得的资源,但是,只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在36平方公里的周庄镇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他们必须扩大发展空间。从另一个层面说,要想使国宝般的古镇得到永久的、有效的保护,必须在远离古镇的新区开辟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区。

    

    在“古镇保护推动经济开发,经济开发进一步完善古镇保护”的互动思路的指导下,周庄取得与古镇保护同样骄人的成绩。尤值一提的是,他们引来大批高科技产业化人才,短短8年,就创造出一个可与旅游产业媲美的新兴产业———传感器产业。

    

    传感器是高科技产品,多用在航天和军事上,被称作卫星、火箭、导弹的“眼睛”,近年来广泛用于民用事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传感器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该所看中了周庄秀美的环境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1992年,他们在周庄办起民营科技企业———沪昆光电研究所,开发生产的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投资回报率一直在35%以上。

    

    随后,周庄又与中科院研究传感器的各大研究所密切合作,相继办起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尼公司、利用外资的苏州尼赛拉公司等10家中国科学院参与投资、由研究员、教授、高工主持的高科技企业,以及5家产学研联合体、1家企业技术中心。进而,又发展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红外、光电、霍尔、气敏、压力敏、热敏、超声波等7大传感器系列产品。现在,以传感器为龙头的“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已有国内外20多家客商加盟,累计引进资金12亿元,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5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

    

    1986年,周庄镇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3148万元、219万元、863元,而今年,这3个数字则魔术般地变成了7.8亿元、9399万元、5900元。

    

    周庄已不仅仅是周庄人的周庄了;周庄人愿意与海内外有识之士,共同斟酌周庄的过去与未来

    

    其实,仅仅几十年前,与周庄相类的江南小镇比比皆是。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古风古韵的小镇迅速消失。这些古镇争先恐后地修路、填河、造楼,潇洒地告别了过去。于是,硕果仅存的周庄,才被奉为至宝。

    

    周庄没有抢搭上现代化快车,说来本是无奈,周庄河湖纵横,不利于汽车、火车行驶;交通不畅必然带来经济困窘。结果,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周庄,戏剧般地成了国宝!往日之短,竟成今日之长!

    

    周庄,已经不仅仅是周庄人的了。人们在赞美周庄的同时,也提出了数不清的希望。为了不辜负国人,周庄人正在竭尽全力维护周庄的完美,着力解决游客过于集中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开发促保护”的措施:

    

    重修了全福讲寺;

    

    重建古戏台,并在戏台上常年演出“百戏之祖”的昆剧,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周庄古镇相得益彰。

    

    如今的周庄,水巷之中旧况新景让人留连难舍:竹木坊、民居客栈、怪楼、大诚堂中药铺、豆腐坊、酒肆……停泊在烟波浩渺的白蚬湖畔的水上会议厅———周庄舫,这里曾经举行过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

    

    ……

    

    为了让周庄古镇既能保存传统风貌,又方便现代游人,周庄人还在国内外四处奔走取经,寻求着专家们的指点。

    

    周庄,像一个令人神往的老故事,将更加精彩地走进新的时代。

    

    《人民日报》 2002年01月23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